第32章 有女张天天(1 / 2)

 京城量子计算机实验中心,到处都是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来来往往,最中心一个实验平台上,四个头发已经花白的科学家正目不转睛的看着眼前几台显示屏上,无数数据跳动,几位年轻科学工作者正不停的向几位老科学家报告着各种实验结果。

其中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白大褂向四位老科学家报告道:“几位教授,目前我们的实验已经证明,l1运用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成熟运行。而l1可以大量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实验已经正式完成。”

“嗯,不错,我们l1技术已经超过世界最先进科学技术。l1量子计算机运用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各个领域之中。我立即向蒋主任报告,你们几个年轻人不错,动手能力非常强,但是你们还需要砥砺前行啊,这只是量子计算机刚刚起步。你们还要加油,或许你们不知道,这一套技术其实是一个比你们年龄还小的人上交给国家的,而这个人并没有向国家提任何要求。”其中一位看起来地位稍高的老教授语重心长的说道。

“谨听王教授教诲,我们不会辜负你们对我们的栽培和期望。真希望能看到能把这项技术完善的人,比我们还年轻,太妖孽了。”刚刚向老科学家报告的女性白大褂一脸神往的回答道。

“天丫头,你要记住,你是科学工作者,做事要严谨,虽然在量子计算机方面你很有天赋,思路清晰,但是你的缺点是什么你自己清楚,不要过于相信西方科学理论。有空时候多学习一些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这些年你在国外获得了太多的成就,对你有好处,但是也有些蒙蔽了你的心。等这个实验暂告段落之后,放你一段时间的假,出去放松放松,过过年轻人的生活。你才20岁,不要成天跟我们这些老头子一样,成年在实验室窝着。”王老教授语重心长的对年轻女科学工作者说道。

“是啊,天丫头,你这一次已经在实验室呆了九个月了,从你回国到现在你只出去过一次,这样那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我们这些老家伙没有多长时间可以活了,但是你还年轻,我们未来的发展全部在你们这些年轻人手中,我们希望你们有一个健康全面的人生,”在王教授旁边,一位看起来年龄比王教授更大一些的老教授语重心长的对年轻的女科学工作者说道。

“好的,谢谢你,谢教授的关心,等这一个实验完成,我就申请休假,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家人了,我也挺想他们的,只是我在国外习惯了,回到国内以后,总觉得自己还是没有融入这个环境当中,我已经知道这不足,我会努力改正。”看着自己身边这几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对自己的关心,张天天的心里很温暖。

张天天出生在川蜀蜀都一个大家庭,从小就锦衣玉食,过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但是从小张天天就很要强,在学习上次次考试都争第一,10岁就把初中的课程学习完成,12岁高中学业完成,被米国哈弗大学录取,在米国,张天天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参加过很多国际比赛,夺得过非常多的好成就,12岁就到美国,跟随着美国导师学习生活,习惯了美国生活的节奏和米国环境,回国后发现自己不太习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中国式生活,因为自己的能力,再加上父母的关系,让张天天加入了这个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团队。

因为12岁就到美国学习,身边全是以米国为首的西方专家学者,在这些人的熏陶下让张天天的潜意识当中觉得,米国是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地方。但是当张天天来到中科院,加入这个量子计算机研发团队后,来自长辈的呵护,来自同事的关心。让张天天渐渐理解自己的国家其实并不比其他国家差。特别是自己进入的这个工作团队,各个教授成员都有着对国家杰出的贡献。自己能进入团队,比在米国学习到的东西更多,这里有比米国更先进的科研技术,有更多关心自己的人。

自己在米国有很好的成绩,但是进入这个团队后,自己在这里并不是最亮眼的,这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都为这个团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不像米国导师眼里的落后,也没有米国导师所说的自私自利。同事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团结使团队更加高效的运作,有无私奉献的老一辈细心的教导,让自己可以学习到自己所有想学习的知识。

回国一年多,自己一次性在这个实验室呆了九个月,张天天已经意识到,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的道理。几次米国科学家来交流学习,那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张天天改变了自己在米国生活八年对以米国人为首的西方人的印象。

在得知让自己团队这次大进步的这套技术来自于一个比自己还小的人时,让张天天那所剩无几的米国科学家最厉害的思想彻底崩溃,在米国时,米国导师告诉自己,他们是世界上研究计算机技术最厉害的国家。事实证明自己国家有很多厉害的科学家在默默的奉献。

“王教授,蒋主任来了。”在张天天回想过往的时候,一位身穿迷彩服,手持制式武器的兵哥哥,来到王教授身边报告到。

“好的,你直接带他们到3号实验室观测站来,我们马上启动实验。”王教授对兵哥哥说道。

“走,我们去3号实验室,今天会有高层来视察实验结果,我们必须做到零错误,零意外,精准,及时的完成实验任务。”跟在卫兵战士身后,王教授对着身边所有人说道。

“是,保证零错误,零意外,精准,及时的完成实验任务。”这时,刚刚跟张天天一起工作的另外一个位大概35岁左右的同事胡凯清楚有力的回答道。胡凯是量子计算机运用团队,工程机器人组的组长。3号实验室就是姚俊提供的量子计算机运用到工程机器人身上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