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开始集结的反对者(四)(2 / 2)

革宋 绯红之月 4784 字 2019-06-18

“自来水用的很好。”方勃立刻答道。其他学员也纷纷表示认同。

“你们说好,是因为你们用的起。”赵嘉仁笑道。

在学员们被这么简单的逻辑给弄到发懵的时候,赵嘉仁继续讲道:“杭州的土地是国有的。所以我们要修建水库,要修建输水管道,只用和影响到的当地住户协商,给他们迁移,给他们交换房子就好。如果我是支持土地私有的,有些人坐地起价,有些人就是不肯走,那该怎么办?如果满足他们的要求,买地的钱从哪里出?水价肯定要涨到不少人大概喝不起的地步。如果不肯出钱,大家都别想着喝自来水。你们觉得呢?”

这个例子非常现实,一部分学员不说话了,但是还有学员说道:“这等为国为民的事情,难倒那些地主们就不该奉献么?”

“人家奉献了总得图点啥。你们现在年轻,我只能先告诉你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免费更昂贵的东西。另外,咱们的学员里面大部分都是出身农村,很多豪强家族之间的血海深仇,很多地方之间的械斗,血仇,不都是为了争夺水源,争夺道路,争夺柴火山林造成的么?很多人觉得土地私有吃了亏,然而这个制度也从根本上消除了很多矛盾。”

出身富裕家庭的学员都对这种争夺资源的残酷斗争有点了解,或者有很多了解。便是出身不富裕家庭的学员,对此也不是没见过。便是没见过,至少也听说过许多地方械斗。原本土地私有制的理念性问题联系实际之后,立刻就从陈义过高不近人情变得有些能理解了。

赵嘉仁继续讲道:“咱们把问题回到方勃同学问的那个问题,没了土地之后他能做什么。我要讲,当土地私有制被消除之后,很多原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都能做了,原本根本不可能产生的工作岗位也产生了,大家就可以从事许许多多的工作。咱说个简单的,当个造船厂的技术工人,一个月收入大概是四贯。要是加上年终奖,一年是有可能达到六十贯的。在江西的粮食一石卖两贯。你们是想在城里挣这六十贯,还是想在在江西种田挣六十贯?”

因为没有比较,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方勃觉得若是能在城里找到每年挣六十贯的工作,他愿意在有自来水的城里生活。与农村相比,还是城里有意思的多。

解答了一个问题之后,课程继续。赵太尉讲述的是基本的逻辑学。逻辑学是个很好的工具,譬如如果造船厂能够造出船只,很多人第一念头就是船厂正在造能赚钱的船。而从逻辑上的话,那就得考虑造船厂的木料从哪里来的。造船厂为了获得木料,得支出多少成本。

有了基本的逻辑理念,就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有了相对靠谱的定位,人们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大宋有很强大的造船业,所以从逻辑上判断,大宋必然有很大的木料来源。但是这个木料来源是哪里,就没办法靠逻辑来判断。而必须通过地理知识来获得。学员们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没办法想象到在十一月的时候,大宋的伐木队已经迈上了胶东半岛的土地。

十几年前,赵太尉就开辟了在胶东半岛上的伐木场。砍下来的木头送到济州岛,利用当地的地热来蒸木料,再用当地的风力来切割木料。处理好的木料一部分在当地造船厂造船,一部分运到沿海的造船厂。

大宋六年十一月,随着黄河北归,山东半岛的大宋在地广人稀的辽东半岛南端建设起了自己的据点。这个位置在新中国的时候叫做大连。

理论上这里属于大元的地盘,但是大宋根本不在乎。赵太尉明确告知开辟当地的部队,见到有元军靠近这里,先开枪,后喊话。喊话内容是‘给我滚!’

之所以下达这么粗疏的命令,是因为赵太尉知道在这里与元军爆发战争的可能很低。宋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渤海,元军想进攻这里,只能千里迢迢的跑到辽东半岛南端和宋军打仗,宋军只用守住城寨,等着从不远的登州出发的宋军赶来援助就好。

如果元军太靠南,宋军还能在更靠北的地方登陆,对元军实施反包围。以双方现在的战斗力,包围圈内的元军要么被击毙,要么就跳进渤海游泳求生。元军虽然野蛮,却不是没脑子的。

所以在宋军堡垒的保护下,宋军伐木队挺安心的在茂密的柞树林里面砍树。柞树也是橡木,要是橡木当造船木料能算100分,柞树就能评99分。

因为警戒圈的范围问题,在辽东半岛南端砍树的宋军并不知道在距离他们几百里的北方,元军在阿里海牙的带领下渡河进入了朝鲜半岛。此时高丽的国土还在汉江以南,阿里海牙带领的元军行军到了平壤,也就是元朝辽阳行省的东宁府修整。

元军的使者则前往高丽的王都江华岛。因为几十年来一直被蒙古血虐,高丽王室在江华岛上建都,以抵抗蒙古军的进攻。在宋军控制了渤海之后,蒙古更没有能力威胁江华岛。而且高丽此时也不再是个国家,蒙古要求高丽国王娶蒙古公主,高丽此时是以蒙古驸马的身份存在。不管蒙古怎么要求高丽将‘驸马府’迁移到汉城,高丽王室依旧(www.hao8.net)各种拒绝。

大宋共和六年十二月初一,大元的使者抵达了江华岛上的‘驸马府’,把大元皇帝忽必烈的圣旨送到了驸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