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红楼五十七 莫名其妙 七(2 / 2)

““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薛姨妈显然终于已经听懂宝钗的话,自己显然是太性急了,一着急就过来暴露自己甚至宝钗内心的“目标”,幸亏宝钗驾到,而且经过这样多次的提醒,直到这里,薛姨妈终于“领会”过来!

““林黛玉先还怔怔的,”显然是听到宝琴和宝玉的事,而且那句“倒是一门好亲”更是深击黛玉!如果说一句狠话的话,就是:你黛玉无父无母,又一身的病,如何能配得上宝玉?如何能是一门好亲?

““听后来见说到自己身上,便啐了宝钗一口,红了脸,”又拿到了黛玉的羞点,

““拉着宝钗笑道:"我只打你!你为什么招出姨妈这些老没正经的话来?"”但黛玉显然是甜在心里的,而且很可能将自己对宝钗母女的“怀疑”甚至“生气”就在这一句话中消散了!)

““宝钗笑道:"这可奇了!妈说你,为什么打我?"”宝钗终于让薛姨妈明白,但薛姨妈后面这句话也许在她意料之外?

““紫鹃忙也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说歹话”的来了!紫鹃这话虽然不可能实现,但显然也是在提醒黛玉甚至众看官,薛姨妈那话只是说说而已,如果薛姨妈真去王夫人或贾母前如此诚心诚意地说,那才是撞了鬼了,

““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对付紫鹃这样的丫环,薛姨妈的招可比对付黛玉要多多了,

““紫鹃听了,也红了脸,笑道:"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的起来。"说着,便转身去了。”果然,一招即败下阵去,

““黛玉先骂:"又与你这蹄子什么相干?"”自然要骂的,

““后来见了这样,也笑起来说:"阿弥陀佛!该,该,该!也臊了一鼻子灰去了!"薛姨妈母女及屋内婆子丫鬟都笑起来。”好一付其乐融融的景象!

““婆子们因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婆子们都当说的是实诚话,

““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对付婆子们,当然不能说“寻一个小女婿”之类的话,所以,这是对付婆子们的话,

““一语未了,忽见湘云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当票,口内笑道:"这是个帐篇子?"黛玉瞧了,也不认得。”曹雪芹的好手笔!如何化解甚至遮掩以上这些?!湘云来也,而且与岫烟当票的事相关,如何不能说绝妙!

““地下婆子们都笑道:"这可是一件奇货,这个乖可不是白教人的。"”婆子们都看得懂,

““宝钗忙一把接了,看时,就是岫烟才说的当票,忙折了起来。”此为隐藏之意,暗指宝钗善于隐藏?

““薛姨妈忙说:"那必定是那个妈妈的当票子失落了,回来急的他们找。那里得的?"”薛姨妈家有做这个的,更是明白,

““湘云道:"什么是当票子?"众人都笑道:"真真是个呆子,连个当票子也不知道。"”告诉是当票子了,还是不知道,湘云如此多才,被众人此时笑为呆子,)

““薛姨妈叹道:"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那里去有这个?便是家下人有这个,他如何得见?别笑他呆子,若给你们家的小姐们看了,也都成了呆子。"”薛姨妈如果不是为宝钗之事,其实真是仁慈,

““众婆子笑道:"林姑娘方才也不认得,别说姑娘们。此刻宝玉他倒是外头常走出去的,只怕也还没见过呢。"薛姨妈忙将原故讲明。”上一好课!))))

““湘云黛玉二人听了方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个不成?"”问得好,

““众人笑道:"这又呆了。‘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答得更妙!“一般黑”,薛姨妈就算在许多人面前善良甚至仁慈,但在婚姻利益大事面前,何尝不是一般黑!

““薛姨妈因又问是那里拾的?湘云方欲说时,宝钗忙说:"是一张死了没用的,不知那年勾了帐的,香菱拿着哄他们顽的。"”这里明着掩饰,而前文的暗着掩饰甚至暗到极点的掩饰,不知道有多少看官看了出来?曹雪芹显然在这里提醒诸位的眼睛,

““薛姨妈听了此话是真,也就不问了。一时人来回:"那府里大奶奶过来请姨太太说话呢。"薛姨妈起身去了。”自然是岫烟和薛蝌之事,

““这里屋内无人时,宝钗方问湘云何处拾的。湘云笑道:"我见你令弟媳的丫头篆儿悄悄的递与莺儿。莺儿便随手夹在书里,只当我没看见。我等他们出去了,我偷着看,竟不认得。知道你们都在这里,所以拿来大家认认。"”自然是前面宝钗说与岫烟之事,这里立即就去做了,

““黛玉忙问:"怎么,他也当衣裳不成?既当了,怎么又给你去?"宝钗见问,不好隐瞒他两个,遂将方才之事都告诉了他二人。”这等事倒不必隐瞒到底,宝钗心中的分寸拿捏感达到微米,

““黛玉便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感叹起来。”兔死狐悲,这四个字也许非同小可!黛玉即兔,狐是谁,不敢妄拟,

““史湘云便动了气说:"等我问着二姐姐去!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说着,便要走。”湘云果然侠气,却不知迎春是怎样的人,这方面湘云比宝钗实在差之甚远,)

““宝钗忙一把拉住,笑道:"你又疯了,还不给我坐着呢。"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报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此等“反抗”就算是男子,仍无疑是如荆轲刺秦,更不用说湘云,更不用说黛玉了!

““湘云道:"既不叫我问他去,明儿也把他接到咱们苑里一处住去,岂不好?"宝钗笑道:"明日再商量。"”正是要纳入岫烟,宝钗的一句“明日再商量”再透曹雪芹可能的意思,如婚姻如宝玉之事,宝钗的态度自然也是“明日再商量”,而绝不是如薛姨妈如此莽莽撞撞,口无遮拦!

““说着,人报:"三姑娘四姑娘来了。"三人听了,忙掩了口不提此事。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曹雪芹写到这里,定已为黛玉而大伤,所以“不提此事”。”

小戒呆了半天,突然大叹道:“妙极!”

“果然妙极!”小猴微笑点头道。

“妙到极点!”老沙也点头。

“阿弥陀佛!”小唐低头念道,“尘埃本无心,何时披红衣。”

“好句!”小戒听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