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红楼七十八 悲心 一(1 / 2)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马不停蹄来到第七十八回,很好,还好,还有三回的原汁原味的可以享受,

““话说两个尼姑领了芳官等去后,王夫人便往贾母处来省晨,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趁便便回”,王夫人很懂得把握时机,且看王夫人如何事后再说晴雯,

““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xx注:还不是为照顾你宝贝疙瘩得的病!)

““我常见他比别人份外淘气,也懒;”淘气倒可接受,但“懒”却与前面太多实际情况截然相反!

““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何其毒也,(xx注:若是今天必说是艾滋病!)

““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晴雯被说得一无是处,果然死后还要受如此诽谤,可见晴雯那“不甘心”之缘由,不过晴雯“现在”已经不放在心上了,由她去吧!

““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好个“赏”!(xx注:我赏你两个耳光好不好!(外人注:注意,不要宣扬暴力(xx注:王夫人的软暴力更是厉害!她为什么不来“赏”我呢,我一定当面骂她个屁股朝天!(外人注:那你会被贾府的小厮们乱棍打死,然后去打官司时说你想刺杀王夫人(xx呆注:可恨哪,我和她拼了!(外人注:哈哈)))))

““再那几个学戏的女孩子,我也作主放出去了。一则他们都会戏,口里没轻没重,只会混说,”即戏子无情?恐怕是王夫人更无情吧!

““女孩儿们听了如何使得?”好恐怖理由,

““二则他们既唱了会子戏,白放了他们,也是应该的。”果然,这话却很有“理”,

““况丫头们也太多,若说不够使,再挑上几个来也是一样。"”不在话下,

““贾母听了,点头道:"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王夫人哄贾母,那自然是不在话下,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贾母自然是绝对相信王夫人,

““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如何?有贾母作主,晴雯与宝玉在一处绝非虚话,袭人恐怕也是很知晓这个的,

““谁知变了。"”变不变还不是王夫人一句话吗?(xx注:有点象皇帝只听宰相或太监的话(外人注:就是皇帝只听宠信人的话啦,什么宰相或太监!(xx注:我就是这个意思啊)))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以病作为基础,已经否定,再铺开来“尽情”说她其余,贾母便不会太在意,王夫人很懂秩序,

““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好个“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这话可作为中国封建几千年的“至理名言”!所以每个朝代的末期都是没本事的人把朝代给送了!

““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是啊,马上就要经验贾府被这些没本事的人送掉了!

““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他娘的屁事不去留心,来留心这鸟事!(外人注:)

““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果然晴雯是袭人最大“竞争对手”!袭人恐怕在晴雯刚来时就也如王夫人般“留心”了!

““冷眼看去,”好个“冷眼看去”!王夫人之冷眼不是一般之冷眼,乃杀人之冷眼,

““他色色虽比人强,”不是说晴雯又病又懒吗?怎么又比人强了?

““只是不大沉重。”王夫人用语很有“创意”,“不大沉重”,说“沉稳”不就可以了呗!沉重难道是必须要沉得到了水底,重得再也起不来之意吗?(外人注:有趣)

““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袭人果然知大礼,因为知道这个对她有极其好处,果然“沉重”,背后捅人仍能“笑谈风生”,眼也不眨一个!(外人注:好个沉重!)

““虽说贤妻美妾,”哈哈,又好个“至理名言”,古今都盛而不衰啊(xx注:什么?现代也盛这个?(外人注:不要教坏了小孩(xx注:哪个是小孩了!)))

““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曹雪芹多次强调“沉重”二字,真是“沉得积重难返”了!当时的清朝岂不就是这样沉闷重得难以走动半步?!要不清朝末年怎么会有人喊着“不拘一格降人才”呢,要不鲁迅怎么会道“狂人日记”而“呐喊”呢(外人注:确实沉重得受不了了!),所以清朝也必须“沉重”地永远“沉入”水底了彻底去“重”了才是!

““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袭人容貌次于晴雯,不但袭人王夫人看着闹心,而且这里这句话可千万要引申至宝钗和黛玉!否则这些话与前面的某些文字几乎重复,这里是王夫人对“妾”之态度,所以不妨将这里的晴雯“替换”成“黛玉”,将袭人“替换”成“宝钗”,是不是也极其代表了王夫人对“妻”的看法呢?(外人注:极是!)

““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这里完全可以“替换”成宝钗!而且黛玉却真是恰恰相反,时常“引”得宝玉“胡闹”甚至“癫狂”,而这里“心地老实”,无疑是曹雪芹再次进行无情讽刺,(外人注:听王夫人的话就是老实,也不看看王夫人是什么人)

““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宝钗岂不也是“冒死”劝宝玉要重些“经济政治”(xx注:经济政治不好吗?(外人注:这里的“经济政治”与真正的经济政治完全不一样你知道不知道!(xx注:干嘛又这么大火?(外人注:曲解和误解会害人的,你知道吗?(xx注:怕什么嘛,我又不是什么人物(外人注:你听说过小人调拨的事吗?(xx注:我不是小人!)))))

““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好嘛,品择了二年,完全是为了符合王夫人!而且什么品择了二年!完全是袭人上次一次性“搞定”的!

““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好个“悄悄的”,曹雪芹啊,你真是杀人不见血啊!(xx注:如何“杀人”了?(外人注:你不觉得王夫人此时说什么“悄悄的”很滑稽甚至会让人产生“恶心感”吗?))

““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小心学好之意。”曹雪芹,你剥皮手段果然高!接着该剔骨了吧!(xx注:大白纸在骂曹雪芹?(外人注:))

““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为了宝玉真是用心良苦,本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然无错,只是这里颠倒黑白,痛下杀手,已然不是犯下大错,已是在犯罪,(xx注:古代没这个罪吧(外人注:嗯,是的))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贾母深感欣慰,

““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不言不语,主意儿心思儿可多着,这大概就是曹雪芹的意思,

““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这里曹雪芹的意思应该是王夫人是犯了大错误的,

““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哈哈!忍不住含悲地笑几声,这话用在宝钗和宝玉黛玉身上却又是如此恰当?!

““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这里更是唐突地再次出现“妻”字,

““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贾母背后如此说宝玉,已是相当“严重”的事了,所以黛玉如果和宝玉在一处,宝玉只能“变本加厉”,所以如何能把黛玉给了宝玉?!(外人注:极是如此)

““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贾母的等级观念如何?着实难懂啊,因为在贾母和王夫人心中,下人哪里算是人呢,象这些丫环们,不过是些小动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