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拓展(2 / 2)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柳如山的声音才顺着话筒传过来,“彩色包装的制版设计费用不低,起印数量也非常巨大,这样核算到每斤稻米的价格中,成本大概要增加1分钱左右,在最初利润稍高的南方稻米中可行,可你考虑过没有,当我们的市场中有别的经销商自行进货,依旧使用白色包装,我们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柳如山的考虑有他的道理,粮食行业不可能做到独断,跟风很厉害,只要有钱赚,稍有实力的经销商就会考虑到自行进货。

“所以,爸,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

柳相对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开口了。

“我记得最初我们做粮食的时候包装是能装200斤的麻包。”

柳相对想着今天转市场的时候看到的老大娘背在背上的布袋子,想着后来越来越精美,装的越来越少的米袋子说道:“到后来的180斤一袋子的麻包,到现在100斤一袋子的蛇皮包,包装逐渐趋于简单轻便,那么有没有可能出现50斤的包装,甚至30斤,20斤,10斤的包装?”

他的话让柳如山愣住了,他思考了半天才说道:“有可能,但是估计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现在的销售主要是批发为主,而零售我们虽然在做,但是销量不大,总体来说盈利也少,对于下级销售商来说,包装大小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们面对终端销售时,是要拆开包装的。”

不得不说,柳如山对这个行业发展的前景和现状的分析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柳相对点点头,他理解父亲这番话的含义,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最终的流向,是消费者。

“爸,我觉得趋势是包装越来越轻便,轻便到一个孩子或者一个老人都能轻易的搬走一袋米,这个是必然。”

“现在市场上一个人去买米,如果没有袋子的话我们是一元一个卖给他的,那个白皮的袋子他用完后可能下次继续用来买米,也可能扔掉,没人可惜,但精美包装的袋子就不一样,我觉得用完后被扔掉的可能性很小。”

柳如山听到这里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插嘴问道:“这根我们增加成本印彩包装有关系吗?”

“既然他舍不得扔掉,那么就会继续用来装粮,或者放在家里当做它用,你不觉得某一天你在大街上看到所有去买散装粮的人,提的全是我们的袋子,或者你到一户人家做客,看到印着我们广告的袋子被摆放到了显眼的地方不是一种成就吗?”

柳相对呵呵的笑着说道:“这叫广告,广而告之,时间越久,知道我们品牌的人会越多,慢慢我们的名字就会变成一种代词,粮食的代词,如果我们经营得当,粮食物美价廉,那就是优质粮的代词,而这每条袋子一元钱的成本,就是广告费用。”

柳如山在那头哈哈大笑,他弄明白了柳相对话里的意思,这个东西,可以搞。

“况且......”柳相对接着说道:“我们也不可能用相同包装的粮食去同比价格,爸,你之所以要选择优质米发货,就是要将我们的这个品牌定位在中高端,那么它的价格相比较而言就要稍高,这个里面,会加入我们部分的包装成本。”

“另外,随着我们使用包装数量的越来越多,这个制作成本将会均摊的更薄,直至忽略。”

这是固定成本均摊问题,柳如山能够算的出这笔账,基数越大,分摊的制版费用越低,制版费3000元,如果只制作一万条袋子,每袋米分摊0.3元,如果10万条,那么就只是3分钱了。

“好,那我就试着让他们制版,关于图案跟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柳如山显得很开心,他继续询问着儿子的意见。

“爸,依您的眼光,我觉得自己做主就行了,我也没啥想法。”

柳相对呵呵的笑着说道:“不过关于整体色调,我觉得用绿色比较好。”

绿色食品这个提法在95年还不见端倪,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颜色,将会火遍食品行业,绿色农业,将是粮食的主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