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伤离别(2 / 2)

杨尚贤把头埋得更低了:“回娘娘,他送来东西之后,卑职也请他前来见驾,可他却急着回去给国舅爷复命,已经走了。”

“赤列都——”玉苏的眼中又流出了两行清泪,这才接过了侍女手中的包袱,却不打开来看,径直就朝着哈屯河那边走去。

杨尚贤又被吓了一跳,不顾礼仪地跳了起来,问道:“卑职敢问娘娘一句,娘娘要到哪里去?”

玉苏回过头来,凄楚地一笑:“我已经不配拥有这些东西了,我要把它们留在草原。”

“这……”杨尚贤瞠目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赶紧跟过来的张居正劝慰道:“娘娘大可不必这么做。依微臣之愚见,这是国舅爷专程派人给娘娘送来的,想必是要给娘娘留个念想,日后纵不能时常回故乡省亲,平日里睹物思人,也可聊解思乡之情……”

张居正没有想到自己的话恰恰触动了玉苏娘娘内心深处的隐痛,她的泪水更是汹涌而出,幽幽地说道:“我还有什么资格再回故乡?还有什么脸面睹物思人?”

玉苏的话令杨尚贤和张居正心中十分不快:难道嫁给我们皇上是件很丢脸很耻辱的事情吗?但君臣名分已定,他们也不敢随意指责玉苏,只能静静地跟在这位新娘娘的身后,来到了哈屯河边。

玉苏打开了包袱,捧出了一匹木刻的小马,举到唇边,轻轻印上一吻,然后流着泪将它投入了河里。

她一直凝视着那匹小马,看着它在浪花中翻腾着,最终随着滚滚而去的河水消失在视野之外,才又拿起了另外一只木刻的小羊,如法炮制,将它也投入了河中。

默默地看着玉苏娘娘的这些举动,敏锐的张居正发现,玉苏娘娘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了那一对蒙古少年男女打扮的木制人偶,或许这是她童年之时最为珍爱的玩物吧!

等到其他东西都投入河中之后,玉苏怔怔地看了那一对木制人偶许久,终于拿起了其中一只,却没有急着将它投入河中,而是捧在手中,恋恋不舍地看着,默默地流着泪。

张居正开口了:“娘娘且慢!”

玉苏回过头来,用凄迷的泪眼看着张居正。

看着美人带泪的样子,张居正感到一种莫名的心疼油然从心底里升腾而起,慌忙低下头去,恳切地说:“请娘娘恕微臣多言,皇上十分钟爱娘娘,言说日后时常要带娘娘巡幸草原、回乡省亲,还说要按照蒙古习俗,为娘娘准备一应日常用度。天恩浩荡,娘娘不必悲伤过甚,更无须这么做……”

玉苏犹豫了一下,将人偶又放了回去,扎好了包袱,拭去了脸上的泪珠,对张居正说:“谢谢你。我们走吧!”

杨尚贤和张居正两人如释重负,赶紧吩咐众人再度动身启程,加快速度朝着明军大营进发。

两边营地相距三十里开外,过亦不刺设置的三道难关耗费了不少时间,路途中又耽搁了一些时间,大队人马护卫着玉苏娘娘的彩车和装载不计其数的嫁妆的车辆,又不可能扬鞭催马拼命赶路,等到迎亲送亲的人群看见明军大营,已是暮色渐起时分。

一大早,俺答及各部汗王就来到明军大营之中,陪着朱厚熜饮酒,坐等他的新娘子的到来。象在那个时空做新郎时一样,朱厚熜既激动无比,想要快些看到那张梦萦魂饶的如花笑颜;却又感到忐忑不安,加之此情此景使他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时空的野蛮老婆,更是感到无比的痛楚,万千思绪纠葛在一起,心中真可谓是百味杂陈。俺答见他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以为他是心有不满,忙陪着笑脸,讲了许多草原上的奇闻逸事。朱厚熜还是未能化解心中纷乱的思绪,有一搭没一搭地随口敷衍着俺答,多亏婚礼总管严世蕃有眼色,主动挑起了许多话题,和俺答及各部汗王云山雾海地乱扯一气,总算是没有让场面冷了下来,也没有失了礼数。

中午时分,迎亲队伍派人回来禀报,言说亦不刺设置了三道难关刁难迎亲使者,俺答赶紧赔罪不迭。朱厚熜却因此想起了自己如今的身份,甩开了心中翻腾纠葛的思绪,主动与俺答及各部汗王谈笑饮酒,场面渐渐热烈了起来。

不断有人将最新的消息传了回来,听到那一道道的难题,俺答越发地胆战心惊,恨不得当即告辞回去斥责亦不刺不识大体不顾大局,却见朱厚熜仍谈笑自若,显然是对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信心十足,不由得更佩服眼前这位大明皇帝的宽宏大度。

终于等到了迎亲送亲队伍回营,震天的鼓乐声中,众位汗王簇拥着朱厚熜来到了营门口迎接。玉苏下了彩车,在早就铺好的红毡上盈盈下拜:“臣妾玉苏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用说,这是俺答派人提前教过她的汉人的宫廷礼节,那声音仍是如第一次听的到那样如柳莺娇啼,千回百啭,但也跟第一次一样,朱厚熜感到颇为扫兴,却也不好表现出来,就上前扶起了玉苏,温柔地说:“你是草原上的姑娘,不必拘泥这些繁文絮礼。”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