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千钧一发(2 / 2)

李老爸看见这种情形,就点点头,说:“既然大家情愿死守,那么好,听我号令——”

他刚要说下去,忽然想起了此刻的会馆之中,除了他们客商之外,还有七位请来的儒生,便做了一个“等一等”的手势,然后回头去看,却看到了一副让他既觉得有些好笑,更觉得十分感动的画面——只见那位一直说个不停的相公,手里也操起了一根扁担;而跟随他同来的一位大人、三个孩童也分别拿起了随手找到的武器,只有两位青年儒生面色有些发白,眼神却也在到处乱转,显然是要找寻可以拿来自卫的武器!

原来,听闻牙行的人打上门来之后,朱厚熜情知一场混战已经不可避免。遇到这种情况,若是真正的嘉靖皇帝这样的天潢贵胄、龙子凤孙,大概只有两种反应,一是暴跳如雷;一是吓得瘫软在地上喊“救驾”。但是,眼下的朱厚熜是什么人?那可是刚学会走路就在胡同里跟小朋友玩过骑马打仗的游戏;上小学跟同班同学打架;到了中学,那可就是打出本班打向全校甚至跟着“兄弟”到其他学校“找过场子”了;一直到上了大学,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斯文人了,这才退出江湖,归隐书斋。因此,他深知在混战中保全自己才能消灭敌人的深刻道理,在第一时间就抓起了一根木棍。

与此同时,朱厚熜甚至还好整以暇地观察身边诸人的反应——高拱跟他一样,也操起了木棍,挡在了他的面前;张居正和李贽两人则显得有些慌乱而又不知所措,直至看到旁人操起棍棒之后,才想到要找一件自卫的武器,却已经被别人都抢走了,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搓着手,万分紧张地盯着房门。

士人儒生皆信奉“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圣贤教诲,更不用说是要跟牙行那些低贱的牙商和他们所收买的市井泼皮厮打,张居正和李贽的反应实属正常;而高拱却因为曾在军中任职,并率营团军参加过那场无比惨烈的京师保卫战,他本人虽不曾亲持尖锐、上阵杀敌,但受过那样的战火洗礼,自然要比寻常的士人儒生多一份胆气和镇静。不过,最令朱厚熜惊诧不已而又感慨万千的,却是德川家康和他那两位侍童的反应——几乎是在听到门外响起打砸声的第一时间,三人同时手伸向了腰间,似乎要拔刀。可是,一来他们年幼之时便被掠为人质,还没有举行过日本男孩的**礼,自然没有长辈赐给他们尚未开刃的武士刀;二来即便是当年用来练习刀术的木刀,也因为不合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被国子监的师长严禁佩带并予以没收,德川家康三人摸了个空。但是,这三位十岁左右的孩童仍没有慌乱,随即就很快地找到了木棍等物,甚至那位名叫“井七郎”的小孩因为慢了一步,没有拿到棍棒,就随手抄起了一把硕大的茶壶,准备用来自卫……

门外撞击声一阵紧过一阵,局势已经万分危急,李老爸顾不得感动,甚至顾不得说几句客气感激的话,快步走到正站在一旁的朱厚熜等人的跟前,躬身一个长揖,说:“列位相公,小人们的身家性命都系于这一场争斗,决意死守于此,与牙行的人周旋到底。但列位相公是局外人,犯不着与我们一道冒这个风险。鄙馆另有一道侧门,与隔壁的全晋会馆相通,请列位相公过去暂避。如此可好?”

朱厚熜摇摇头:“我既已说过,要帮你管一管这事,又焉能临事退避?”

李老爸更为感动,双膝跪地,说:“相公仗义施援,小人及本馆上下人等十分感激。只是,相公是万金之躯,若有什么闪失,小人实在担待不起。情事已急,还请相公速速退避。若是相公有意援手,出去之后,请速往官府,敦促他们快些派人前来弹压,本馆上下便毕生感戴大德了!”

可是,他越是这么说,朱厚熜越觉得自己不能走,不但摇头拒绝,还举起手,指着三门,从唇齿之间挤出一句话:“把这门——开了!”

李老爸惊诧地叫了一声:“啊?”

朱厚熜鼻翼之中发出一声轻蔑的冷哼:“哼!什么牙行!本相公倒也会一会他们!把这门开了!”

不但是李老爸万分惊诧,高拱和张居正也是无比震惊,忙一起委婉地劝谏道:“王先生,虽说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先生且不必……”

朱厚熜蛮横地一摆手,打断了两位天子近臣的劝谏:“你们什么都不必说了。堂堂留都,有官有法,若是他们还能如此横行霸道、肆虐无忌,我便该吃这个打!快把门开了!”

浙东会馆的那些客商们不免觉得眼前这位不速之客未免过于呆气,但对于他如此义薄云天都是十分感动,跟着李老爸一起跪了下来,一边叩头,一边拼命规劝。

正在屋里的人竭力劝说朱厚熜的时候,外面骤然响起了一阵断喝:“统统住手!谁敢再动上一动,格杀勿论!”

紧接着,就听到一声惨叫传来,大概是有人略一迟疑,就当真被当场格毙了!然后,就听到棍棒纷纷落地、外面那些牙行的人跪地求饶的声音。

起初听到那声断喝,屋里的人都以为是官府衙门派来了官差,制止牙行的暴行。但是,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却让李贽、德川家康等人和浙东客商们都觉得有些奇怪了——这样的做派,不象是官府衙役缉捕盗寇;倒象是官军在弹压反民一般!

只有朱厚熜和高拱、张居正君臣三人心中明白,一定是镇抚司的人来救驾了!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