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以民为本(2 / 2)

略微停顿了一下,朱厚熜又继续说道:“其实,在朕看来,太祖高皇帝设置登闻鼓,准许百姓击鼓鸣冤,用意也不全是为了监督你们这些做官之人。朝廷设郡县、置百官,是为官府。百姓有冤自然要向官府申诉。可若是官府不能秉公而断,那么,百姓的冤情就无处申诉,郁结于心,便生怨气。民怨积压太多太久而无处宣泄,百姓就要闹事,就要造反,国家便会大乱蜂起。到了这步田地,离改朝换代也就不远了。历朝历代当国柄政之人有鉴于此,才准许百姓进京告御状,给百姓求得公平正义的最后机会。哪怕只是做做样子,也要让百姓怀有一丝微茫的希望。要知道,造反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一直逆来顺受惯了,只要能勉强活得下去,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会聚众闹事,揭竿而起。可若是官府横征暴敛、欺凌压榨,逼得百姓没了活路,他们便会想,反正老老实实做顺民也活不下去,还不如去做强盗,去造反,即便被官府抓住,也不过是个死而已。可是做强盗能大碗喝酒、大筷吃肉、大秤分银,总能过几天快活日子;而造反一旦成功,昔日的泥腿子就能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位列公卿,封妻荫子;至不济也能占上几百亩上好田地,修上一院大宅子,再讨上三五房小老婆,过上象你们这些官老爷和那些地主老财一样的好日子。于是乎,他们便都豁出性命,铤而走险,用握锄头的手拿起武器,为自己和家人谋一线生机。他们不比你们这些做官之人或是那些缙绅豪强家大业大,造反对于他们来说,失去的东西并不多,得到的东西却多到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程度。你们都是读过史书之人,应该知道,从西周国人暴动,到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乃至历朝历代所发生的所有民变、暴动和农民起义,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是故才有‘官逼民反’的说法,所以,为政之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百姓逼到绝路上,把治下的顺民逼成盗贼、流寇……”

皇上的话直白如市井俚语一般,令高拱和张居正听得如痴如醉。其实,“仁者爱人”的道理,孔孟圣贤之书说了许多,却都没有皇上说的这么透彻,高拱忍不住叹道:“皇上说的是堂堂正论!一国之政事顺与不顺,检验民心即可知之。政事顺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地之气顺,天地之顺则阴阳有序。设若上下阻隔、人心不顺,则阴阳不交,大乱蜂起……”

高拱正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却突然瞥见张居正不住地给他使眼色,他才蓦然醒悟过来:身为人臣,怎能如此随意地评论圣言?吓得赶紧闭住了嘴。

朱厚熜却毫不在意,笑道:“朕不管这个顺那个顺,只要你们这些做官之人心里顺了,能明白朕的一片苦心就好。别的不说,设置登闻鼓,准许百姓击鼓鸣冤既然是太祖高皇帝钦定的祖制,不妨使之名副其实起来。为了保护你们这些官员不受治下刁民轻慢欺侮,诬告反坐的规定自然还是要的,真正告贪官昏官的人,就不必打板子流放了,还要表彰奖励。这件事就由你高肃卿草拟诏书,在南京四门张挂皇榜,公诸于众。不但御史要轮值,你们御前办公厅的各位秘书也要轮班值守,及时将重大冤情奏报给朕,确保百姓最后的诉冤渠道畅通无阻!”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