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请君入瓮(2 / 2)

眼见着多年的夙愿立时便能实现,严氏父子心中都是万分激动,任何自谦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了。却不曾想,皇上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你严阁老身为首揆,东楼再入阁办差,国朝尚无先例,难免招人诟病。加之他这些年一帆风顺,更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还需立一奇功,方能服众。是故朕才让他担任使臣,宣慰西班牙人。以东楼之机敏通达、精明强干,一定能不辱使命。到那个时候,让他到内阁替你分忧,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些年来,对于皇上用人,尤其是任用内阁辅弼重臣的种种安排,严嵩看得清清楚楚,无非就是利用他和夏言之间的矛盾,再拉进来一个徐阶,使朝臣陷入党争之中,免得抬高内阁事权之后,大明王朝出现曹操那样的权臣,领袖百官、架空皇权,把天家威福都夺了去。看了又看小说k6uk.这也是千古不移之帝王驭臣之术,只不过是当今圣上乃是古今罕有之明君圣主,又最是雄猜多疑,做得更加滴水不漏而已。同样,对于栽培后进的种种安排,他也看得明明白白,仍是三党之中各扶一人,继续维持党争局面,以利于人主居中掌控全局。因此,对于皇上分明答应让儿子严世蕃入阁,却还要拖延一段时间的作法,他也并不感到奇怪——夏言那个老匹夫的得意门生高拱时下正率军远征南洋,可谓立下了卓著功勋,待他班师回朝、献俘阙下之日,便是入阁拜相之时。看了又看小说k6uk.皇上万万不会在此之前,让严世蕃入阁。反过来说,设若皇上有意让高拱入赞中枢,严世蕃大概也能一同入阁。

想到这里,严嵩心里安定了下来,又见到儿子已经被皇上的话语撩拨的目露神光,似乎,便在心中慨叹一声:也罢,自古富贵险中求,东楼既有心做一番事业,就让他去闯一闯。只要平安回来,以皇上九五之尊,开口便是金科玉律,想必不会食言而肥……

于是,严嵩说道:“若皇上圣意已决,要严世蕃以礼部侍郎衔出使异域,老臣愿意辞去所兼礼部尚书之职,恳请皇上恩准。看了又看小说k6uk.”

原来,纵观国朝两百年,从未有过父亲做六部正堂而儿子做副手的先例,严嵩情知自己若不主动请辞,一定会招致朝野内外的颇多非议,与其被人攻讦不休,搞得狼狈不堪,不如主动加之自嘉靖二十六年,皇上抬高了内阁的事权,将日常政务大多交给内阁处置,如今内阁已完全凌驾于六部之上,对于他来说,兼不兼礼部尚书并不重要,甚至,他常年在内阁当值,不能到衙理事,却还顶着尚书的头衔,就要承担一些具体部务的责任,因此,趁着这个机会,便向皇上提出了此议。看了又看小说k6uk.

朱厚熜点头说道:“严阁老所言甚是,东楼擢升礼部佐贰,你再兼任正堂确实就显得不大合适了。朕准你辞了礼部尚书一职,专任内阁首揆。”

严嵩跪下,欠身说道:“老臣领旨谢恩。”

严氏父子告退而出之后,朱厚熜不禁得意地笑了起来:果然不出朕的所料,严氏父子还是眼热于内阁辅臣之位,明明知道此行可能有危险,还是要去赌一把啊!

原来,决定与西班牙人和解之后,派谁出使就成为摆在朱厚熜面前的一个难题。这个使者最重要的可不是苏武的气节,而是如何能巧妙地和西班牙人周旋,既能把已经发生的冲突糊弄过去,又能忽悠的西班牙人前来大明王朝做生意。派一个正人君子去,还真是办不好这件差事……

直至看到徐海战报之后有东海舰队经历官罗龙文一同署名,又想起了去年岁末,严世蕃曾经以罗龙文的密信构陷高拱收受徐海重贿,险些使“月之暗面”绝密行动曝光天下,朱厚熜顿时豁然开朗:外交嘛,不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吗?若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本事,放眼大明,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严嵩、严世蕃这对狼狈父子?有这本事,别在国内惹事添乱,给朕糊弄忽悠老外去!

当然了,这个时候去和西班牙人谈判,一定会有风险。难说西班牙人懂不懂得“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道理。不过,如果严世蕃有去无回,也没有什么关系,就算他给大明王朝尽忠死节了,还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笔,也好过他在历史上被嘉靖皇帝给“咔嚓”了……

至于严嵩辞去礼部尚书一职,是朱厚熜的这一安排的一个副产品——礼部掌管文教诸事,每逢会试大比,礼部尚书通常都会被点为主考官,岂不是给严嵩拉帮结派、延揽天下英才大开方便之门。这个罗龙文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他不拜在严嵩门下,未尝不是一位于国于民有用之才。可惜他人虽有才,心术却不正,又误上了严氏父子的贼船,日后只怕难以大用了……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