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丝织行会(2 / 2)

汪直又是一声冷笑:“机缘巧合?说的太简单了吧!我听说你先从一个小伙计做到了管事,后来又通过前任幕府将军足利义晴殿下的吴服师(注:吴服师——幕府将军的御用裁缝)攀上了当时的政所奉行佐藤贤二,通过他拿到了义晴殿下御用丝绸的专营权,便在京都名声大噪,引得诸多公卿大臣、富商巨贾及诸藩大名、领主纷纷向你求购丝绸,自此生意便越做越大,一不可收拾。及至今日,成为了堺港乃至全日本最大的丝绸商人。清田哲也先生,汪某说的可对?“听到汪直对自己的迹史如数家珍,清田哲也不禁羞愧难当,说道:“小人这么一点微末本事,实在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汪直笑道:“我看中你的,就是你的这些本事,还有你跟公卿大臣、诸藩大名的交情!实话告诉你吧,我已奏请义辉殿下恩准,成立一个丝织行会,将每年从我大明运来的生丝及丝绸制品统一交由行会打理。行会包买下全部生丝及丝绸制品,再分配给各座及各家商号。这个行会由义辉殿下的剑术师傅上泉伊势守信纲大人领衔,具体事宜由义辉殿下的吴服师杉山佐津先生和汪某打理,还要吸纳贵国有实力、讲信誉的巨商大贾参与。清田哲也先生觉得汪某这个主意怎么样?可有兴趣参加这个行会,与汪某一同来做这笔大买卖?”

清田哲也听得怦然心动:生丝和丝绸制品历来是大明和日本两国之间贸易的一大重点,利润高达五倍甚至十倍,尽管大部分都被明国海商赚了去,但是日本的坐地商转手倒卖,也有一倍以上的利润。而且,既然是包买分销,价钱方面就由行会说了算,利润或许就不止是一倍了,不,不是或许,一定远远不止一倍!而且,最关键的是,成立了丝织行会,就可以将那些凭借着武力,胁迫朝廷出具勘合、自行去往明国进行朝贡贸易的大名排除在外,不让他们分去大部分的利润,对于堺港乃至整个日本的丝绸商人来说,好处是大大地……

同时,清田哲也的心里不禁担忧起来:这个丝织行会成立之后,丝商绸商就要受制于行会,一旦行会决定不给哪家商号提供生丝或丝绸制品,无论是绸行,还是丝织作坊,都只好关门大吉。而眼前这位明国海商五峰船主不但一手包办从明国采购和海上运输诸事,还要在行会中占去绝大部分的份额。可见此人果然是心狠手辣,不但要将日后所获巨额利润拿去大头,还要把我们这些丝绸商人都操控在他的掌心之中啊……

想到这里,清田哲也隐约猜到了眼前这位该死的明国海商的意思:要么乖乖地跟他合作,要么就立时加倍赔偿。而且,就算自己当真拿出三十一万三千七百两银子赔给他,日后他不再把生丝和丝绸制品卖给自己,自己也是死路一条……

看到清田哲也面色阴晴不定,显然陷入了犹豫之中,汪直淡淡地说道:“吸纳贵国巨商大贾加入丝织行会,概因上泉伊势守信纲大人和杉山佐津先生并不懂得经商诸事,又要时常陪侍在义辉殿下身旁,不能前来堺港,就近打理行会事务。担子全压在了汪某身上;这个主意又是汪某出的,若是弄的不好,只怕难以向义辉殿下交代,是故才想到要找人来帮汪某一把。再者说来,大明那边生丝和丝绸制品的采购,还有海上运输,汪某可以一力承担。至于贵国这边的分派、销售,也需有人与汪某协作。如果清田哲也先生没有兴趣,汪某也不强人所难。就请尽快交割了赔款,我们各走各路,日后井水不犯河水。汪某还要预祝清田哲也先生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呢!”

接着,他又笑着说道:“其实,我汪某人也并非薄情寡义之人,更不想要对诸位老朋友赶尽杀绝。比如说纳屋庄左卫门先生,他助纣为虐,私自将幕府严令禁止制造和贩卖的火枪卖于逆贼三好长庆,使我天朝义师官兵及诸藩大名之家的武士增添了不少伤亡,实在是罪不容诛。义辉殿下原本是一定要将他斩示众的,是我汪某人保下了他,占我房子的事情,我也没有多和他计较,让他把他在堺港和京都的几处房子、几间铺子赔给我也就了事了。”

汪直再一次提到了那位兵器制造商纳屋庄左卫门,所有人都听得出来他话语之中隐含的杀气,清田哲也心中更是明白,倘若自己还不答应眼前这位该死的明国海商的提议,只怕难逃纳屋庄左卫门的下场;转而想想,这几年来,来自明国的大宗货物,无论是生丝、丝绸,还是瓷器、茶叶、药材,原本就操在眼前这位明国海商五峰船主的手中,什么价钱也都是由他说了算,各座商人都是无能为力。既然是这样,成立什么丝织行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继续做买卖、赚到比以前更多的银子,被他操控在掌中就被他操控在掌中,总好过立时就被他逼得倾家荡产……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清田哲也顿时豁然开朗,赶紧说道:“承蒙五峰大人不弃,让小人参加丝织行会,小人万分荣幸!今后还请大人多多关照。”

清田哲也如此轻易地就范,令汪直大为高兴,笑道:“清田哲也先生太客气了。汪某一向认为,这天底下的银子多的是,一个人是赚不完的,还得大家一起去赚。只要大家精诚合作,生意一定大大地好,银子一定大大的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