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式国会政法熔权 申明亭前大选开锣(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4640 字 2019-09-24

“就是,就算你真能考上一个秀才,半个举人的。在咱们村也轮不到一个外姓人当选啊。”村口的张木匠大声嚷嚷道。

这句话无疑是说中了韩半瓶心中的痛处。村镇之中最讲究宗族血源。韩半瓶乃是张家村里的外姓人,就算在村里待再久,也是一样。自知无法改变现状的他也只好酸溜溜地反驳道:“朝廷要咱们选有贤之士为民请愿。又不是让你选本家。”

“该是有钱之士吧。像是那郑瘌俐,既不是张姓人,为人又刻薄。就,有几个臭钱。”一个倚着锄头的乡民愤愤不平地说道。

“张老三,你可别在这里嘴硬。郑瘌俐家有权有势,咱们村一半的田产都是他们家的。你现在种的还不是他家的地。农闲时去县城里找差事,搞不好搬的还是他家的货呢。”另一个乡民跟着起哄道。

“哼,有钱又怎样。该他天生瘌俐头,老天爷罚他呢!”张老三说罢,便学起了郑瘌俐的怪像。

“对!最好选他进京城。他那副怪模样一定能把女皇帝吓个够呛!”

“可不是,女皇帝给他这么一吓,一定会派人剁了他那个烂脑袋。”其他几个给郑家佃农也跟着起哄起来。虽说如今中华朝有的是赚钱机会,但多数农民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还是不会轻易离开生养自己的家乡。他们情愿留在老家给地主种地,也不愿意冒险出海南洋淘金,或是举家迁徙辽东、四川等偏远地区谋生。就算东家为人刻薄,他们也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于是在笑过闹过之后,一个年纪较长的村民便站出来打圆场道:“好了,别闹了。这可是官府派下来的大事。咱们可不能怠慢了啊。”

“屁大点的事,有什么好想的。上次怎么写的,这次也一样呗。”张木匠一边掏着耳朵一边不耐烦的说道。

“啥?我上次画了一个圈和打了一个格子,这一次也一样?”一个五短身材的乡民扰着脑袋问道。这些乡民祖辈都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若说那“一”、“二”、“三”能划几道杠杠,之后的“四”、“五”、“六”可就难住他们了。偏偏这后选人每一次都有六、七个。无奈之下,乡民们也只好用“圈”、“叉”、“格子”代替后面的数字了。

“笨啊!上次的圈和格子,代表张员外和郑瘌俐。这一次兴许换别的了呢。”张木匠白了那人一眼道。

“木匠你放心。这小子画出来的圈和格子都一副德行。他只记得他婆娘胸口的圈圈了。”轰笑声再一次在响起申明亭。乡民们对于选举的讨论很快就变成了互相间不着边际的调侃。

耳听得那些乡人越说越离谱,韩半瓶是愈发觉得无聊。读私塾时,他就听先生讲起过,训诂上说“民”为“盲”、“瞑”、“懵懵无知”,意思就是为没有文化和愚昧的人。现在看起来还真是有道理。他突然觉得官府根本不需要在告示上写那么多东西,反证方圆百里的村寨中识字的人还不满十个手指头。那些后选人介绍也完全不需要,都是乡里乡亲的,各自的那点儿老底谁不知晓啊。还不如直接告诉他们画叉或画圈来得痛快呢。至于谁会当选,谁能去省城为民请愿,谁能去京城指点社稷,那就更没人会去关心了。朝堂社稷对于这些乡民来说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他们中的某些人可能这一辈子都不曾瞧见过管辖自己的县太爷,也没踏出过嘉定县半步。内阁、税率、立法都不会引起他们半点儿兴趣。老天啥时候会下雨,东家会不会涨租子之类的事情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想到这儿,韩半瓶的心中泛起了一股子怀才不遇的怅然来。遥想自己好歹也是读过几年圣贤书的,如今却厮混在了这帮白丁之中,还要被他们取笑。越想越不甘心的他冷冷地扫了一眼这群得意洋洋的“盲”。然后昂起了下巴,摆出一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神态,学着戏文里头书生的架势,转身离开了闹哄哄的申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