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死之道说灵神(二)(2 / 2)

神兵天子 十二龙骑 4891 字 2019-09-25

说话之间,伏难陀目光转动,似有意,似无意地向杨昭一瞥,从容道:“又未得明师教导,则容易滋生成见,往往会自以为是,听不进去真理大道。在佛门而言,这就称为‘执念障’,又称‘知见障’。有此障念缠身,那便纠缠不休,再也难得解脱了。”

伏难陀的言下之意,杨昭又怎会听不明白?他暗暗冷笑,问道:“伏大师所讲者极有道理。但本王却有一点疑问。要知真如本性者,乃是无影无形,乎物质以及感官的范畴,既触摸不到,也量度不了。那么假若有人口中宣称自己已经领悟真如,实质却只是自欺欺人,甚至以此为幌子招摇撞骗,到处兴风作浪,然则,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将之识穿揭破呢?”

河南王此言,几乎就等如指着和尚骂贼秃,言语之间,已经极不客气。除去杨暕年纪还小,一切都懵懵懂懂之外,旁者三人如何能够听不出来?萧氏爱惜长子,故此并不说话,独孤皇后却是面色微沉,叱道:“昭儿,不准无礼。伏大师是真正的佛家大德,你正该向他多多请教才对,怎么可以这般出言无状?”

杨昭微微欠身,道:“皇祖母,曾经听闻二百余年前,有位佛门败类,名为竺法庆。他自称是弥勒降生,以此为籍口蛊惑人心,为非作歹,恶行累累。但他也是满口歪理邪说,乍听之下,又仿佛言之成理,教人无可辩驳。若非最后竺法庆暴露野心,起兵参与争夺天下,尚且无人能够识破其真面目。所谓前车可鉴,假如世间再出现这种败类,那么若能在其野心暴露,为祸天下之前就将他揭穿,那么岂不是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牺牲与损失了么?伏大师,你说可对?”

伏难陀不嗔不恼,微笑道:“河南王说得也是。所谓知人口面难知心,世间确有不少无知狂妄之徒,一知半解就招摇撞骗。换着是常人,要分辨其真伪自然极难。但若通晓生死之道,明了梵我如一的不二真谛,则此身此心,亦与梵天一体。常言有道,人在做,天在看。可知要想欺骗梵天真理,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欺天,则‘我’与梵天不可分隔,又如何能够欺我?”

独孤皇后眉宇间流露出欢喜赞叹之情,道:“好个‘人在做,天在看’。听伏大师一席话,更胜似十年苦读,令人茅塞顿开也。那么这梵我如一之道,究竟是如何呢?”

伏难陀手捻念珠,又是低声以梵文念了两句,这才正色道:“在宇宙龙无敌仍处于混沌的时代,没有光暗,没有虚无,更没有实体,只有独一的彼,那就是梵,亦即梵天,万物缘起之业力所在。若我们不认识梵天的存在,就像迷途不知返的游子,永远不晓得家乡所在处。梵天创造了诸神和天地空三界。但神并非人,而是某种然于物质,但又能操控物质的力量,是创造、护持和破坏的力量。梵我如一,指的就是作为外在宇宙终极的梵天,与作为内在人性本质的灵神,在本性上是同一的。所以只有通过对物质、心意、感官、智性的驾驭,我们才有机会直指真如,通过灵神与梵天结合。”

话至此处,这天竺狂僧故意顿了顿,举目向静室内众人环顾,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这才继续微笑道:“而要驾驭灵神下四重识的方法,就是瑜迦修行,舍此再无他法。修行之要,在于内观,那就是所谓禅定或瑜珈,把自我的心作为观察宇宙的支点和通路,脱离现实所有迷障,把自我放在绝没有拘束的自在境界,实现真实的自我,臻达梵我如一的至境,始能捕捉自我的真相,把握到将所有问题解决的关键。”

杨昭修持〖无字真经〗,说到底,也同样是一个将本我真如与最初的缘起业力相互结合的过程。两者虽殊途而皆同归。彼此之间,只是双方的道路谁更宽阔平整,谁更能少绕弯路的区别罢了。所以河南王虽然对伏难陀这个人难有好感,可是也不能不承认,梵我如一之法确实直指大道,堪称字字珠玑。〖无字真经〗过于玄妙,即使宣讲出来,常人亦难以理解,反而不如伏难陀这样讲得显浅易明了。

独孤皇后正是因为已经听得明明白白,所以欢喜赞叹不已。又问道:“伏大师,梵我如一究竟是什么,本宫已经清楚了。但具体到实际之上,又应该如何修持呢?”

伏难陀呷了口香茗,道:“大道人人会讲,但知易则行难,究竟如何通过瑜迦修行而臻‘梵我如一’境界,这便是贫僧的独得之秘了。当年佛祖释伽牟尼在菩提双树之下悟道,因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本可就此涅槃离世而去,只因为心怀大慈悲,这才驻世说法四十年。龙无敌后世佛门大盛,使万千沉沦苦海之百姓能因此得到解脱,皆由此而来。贫僧不才,自然难与佛祖媲美,但这一点心得,乃是辛苦证来,自然亦不欲见其与树木同朽。可惜‘梵我如一’之道说难不难,说易却也不易。有缘者不说一蹴即就,可是修习起来,也能进步神。但若是无缘者,哪怕苦心钻研一生,也未必能够有所成就。贫僧寻觅十年,始终未能找到一位合适的传人,实在可惜得很。只不过……”

伏难陀目光转动,忽然停留在正依偎着萧氏屈膝跪坐的杨暕身上,微笑道:“没想到贫僧苦觅不得之人,竟然会在中原遇到了。暕王子天资聪慧,年纪又尚小,灵神未受污染,正正是修习‘梵我如一’的良材美质。只要给贫僧十年工夫,暕王子当能尽得贫僧真传,明心见性,参透生死真如。两位娘娘,不知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