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农业的未来(1 / 2)

 第八十三章农业的未来

在何夕的计划之中,今后辽东农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卫所体系,一部分是民政体系,而且是以民政体系为主。卫所体系不过是承认现状而已。

何夕将不会在农业上多花费多少精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何夕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在农业发展之上,决计不缺少人才。何夕只要给一个能施展才华的空间。还有一些技术与工具,机械上的支持。他们就能将事情做好。

甚至做得比何夕还要好。

何夕需要的只是在思路上给予一些点拨就行了。

让何夕明白这一点的事情,就是叶旺在大豆种植上的建议。

辽东粮食危机能够平稳的渡过,让很多辽东百姓,根本不知道,有一段时间,辽东的存粮只有数天。就是在于大批早熟的黄豆入市,让很多人吃了一段时间的豆饭。

何夕就知道,农业上他的才华具有可替代性。

而工业方面,经济金融方面。何夕环顾天下,真还没有找到一个能接替他的人。自然要将农业上的精力多收回一下,将心思多放在其他方面了。

而民政体系,也就是辽阳府,将来的辽东省。刘璟这个人。就是何夕在农业方面的负责人。自然要交一个底。

何夕带着刘璟来到营口城外不远的一个农庄。

详细的看了很多农作物,玉米,红薯,土豆,已经很多蔬菜的种植。

何夕说道:“刘兄,你对这些美洲作物怎么看?”

刘璟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不建议的大规模推广。”

何夕眉头微微一皱,他虽然也知道,美洲作物本土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他同样想推广这些新作物。他说道:“何出此言?”

刘璟说道:“这些作物,才种了几季,习性如何,还不确定。贸然推广,一旦出了问题,那是要出人命的。此其一也。另外,”刘璟微微一顿,说道:“这些新作物。在辽东是用不着的。最少是现在用不着。”

何夕有些奇怪说道:“为什么?”

刘璟说道:“这些美洲作物的优点,是耐旱不择地,在山间地头都能种。但是他们的优势在好地,而且是水浇田上,并不突出。玉米的产量虽然高。但是玉米到底是粗粮。与大米是没有办法比的。而土豆红薯,毕竟不是粮食,储存也是很成问题的。产量高,很多事情是比上低产量的米麦的。而水浇田,能多产粮食,这一进一出之间。这些作物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多少。我粗粗看了一下舆图。辽东临河的土地,还有很多都没有开发出来。总不能因为这些粮食,就派人去开旱地吧。”

“所以,这些作物不适应辽东。种植一写作为种子,或者让百姓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作为菜来种,我并不反对的。但是朝廷大规模推广种植,我是不同意,其实这些作物最好的推广地方,是江西,福建,乃至湖广。而不是辽东。乃至北方。”

何夕沉思片刻。也不得不承认刘璟说的对。

说清朝是红薯盛世,但是清朝并不征收过红薯作为粮税,从来是征收米麦。这是又原因的。或许米麦在产量上稍逊。但是在他们方面,有很大的优点,不管是储存,还是营养等方面。

之所以适应南方福建,江西等地。

是因为这些地方,是大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没有承受元代的战乱。人口很多,这些地方平原很少。特别是闽西与赣南地区。几乎都是山区。正好适合这些新作物。

何夕说道:“不错。就按刘兄的意思来办吧。”

刘璟心中暗暗出了一口气,他其实可以用委婉的方法来表达的。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试探一下何夕,从来拿捏准在何夕麾下做事的分寸。经过这一件事情,刘璟觉得何夕还是比较大度的。

很多事情就可以放开做了。

何夕说道:“秋收之后,各地的政务都会交给你的。你要好好筹备。还有明年的计划,也要交给我。”

刘璟说道:“属下明白。”

何夕将刘璟打发了。让他去做自己的事情。、

何夕随即来到营口西面一个庄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