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秋闱州试(1 / 2)

状元风流 宋隐之 5598 字 2019-09-25

 陈尧咨与范宽二人是畅饮至夜,他年纪虽小,言论却是独到精辟,往往两人不由得拍手叫好。他给范宽的建议,也是使得范宽深思不已,似是将要与众将探讨。而这样的相聚,陈尧咨也是获益良多,除了给他的那幅作为回礼送给柳青瑶的画作,还许诺教授他学画。当然,他必须要考科举,只有拿到进入州府书院的资格,方才有学画的时机,这些也暗示着陈尧咨必须要努力。

范宽也停留了几日,便因军机重大而不得不离开,柳开、陈尧咨二人为他送行。时至县城长亭之外,柳开与之话别,不觉得又是摆酒设宴,闲来几杯,范宽道:“此去一别,却是不远,咱二人同为进士,却又同为蜀官,此乃幸事,他日必有相聚。”

柳开也点头,道:“中立兄,此次为任,却是手握重兵,本是可喜可贺之事,但此次吐蕃来势汹汹,也要早做准备啊。”

范宽笑道:“来此之前,老夫倒是颇为忧虑,但惊贤侄一言,老夫甚是宽慰,虽不能绝患,也可使其退兵。昨日我以连夜派人送信去往西川,想此计而下,也能防的蛮夷困扰。”

柳开也是欣慰,这女婿真是有远见,能以机动作战,相必还是有些门道。但兵法无常,形势万变,由此才出言提醒范宽而已。

范宽又转身过来对陈尧咨笑道:“贤侄小小年纪,如此才华横溢,必能名声鹊起于天下。如能到州府念书,实为美事。老夫亦是期待与你相见成都府。”

陈尧咨拱手,说道:“尧咨定不负师伯美意。”

范宽又向二人道别,转身登上马车,身影渐渐地远去,默然,消失在两人视线。

看着范宽的马车远去,二人才折返回城。两人而行,也就产生些许话题。

柳开问道:“嘉谟,唐夫、希元二人为何这几日不见踪影?”这几日,他与范宽也是畅谈言欢,也就无心去管其他事,知晓二人几日不见,也未细问,今日方才有此时机。

陈尧咨道:“秋闱州试将近,大哥、二哥正是闭门苦读之期,时有悬梁刺股之志,望此次解试能得高中。”

柳开听了此言,道:“没想时光流逝,转眼已是将近八月,秋闱解试也快了吧。这些年朝廷一直未曾开科,秋闱之试也未曾有定期。前次科举已是四年之前,期间从未有过。今年解试,正逢恩科,想参与之人不胜枚举,唐夫、希元确实应有些许紧张,此情理之中,他二人也当有雅量之志啊。”

陈尧咨也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秋闱的紧,可比那些高考残酷多了,几万人参试,就那么两、三百人上榜,谁能保证就能高中。这些时日,眼看大哥、二哥随时准备赴身成都府,陈尧咨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压力面前,他只能努力,才能真正的声动天下,名显四方。

…………

…………

这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太祖为提拔真正踏实于有才干的人,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所有及第的人都成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年州试之期也已布,各县士子皆筹集盘缠,备上书囊,三三两两之人约定,启程赶往成都府。

陈氏两兄弟业已准备待,府门前的马车已是准备,陈冯氏却仍是叨叨扰扰,陈尧咨不觉想起往事。这世间亲情血浓于水,却是未曾因岁月流逝而淡化。

陈尧咨心思仿似被触动,嘴里不觉吟出小诗:

“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陈尧叟、陈尧佐听闻此诗,不觉内心触动,踌躅满志,对陈省华道:“孩儿定得功名。”有对陈尧咨笑道:“多谢三弟以诗文相赠,咱两位哥哥当有你之志向,此去定要高中。只是每日无人陪你去漱玉洞练拳诵书了,想来你有母亲照顾,也放得下心。”陈尧叟说完,拍了拍陈尧咨的肩。

陈尧咨也是点头,道:“大哥、二哥,这次秋闱定是当展抱负,小弟静候大哥、二哥佳音。”

陈省华也笑着点了点头,道:“此次秋闱,路途遥远,当一路当心,秋闱之后,给家里捎信,免得你们娘亲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