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无心插柳(2 / 2)

他在折子里是这样说的,“大东沟一役,各舰洋员皆为客卿,尚能忠于所事,深明大义,不惜身命,奋勇争先,为中国效死。若能授之以官,感之以诚,何愁不为中国所用?”为了不让朝廷担心外官掌握中权,他建议成立类似德国的“参谋本部”一样的机构,“使彼皆为我之参谋。平日教练兵将,战时为提督谋划,彼之责也;调兵遣将,升降赏罚,我之权也,权责分立,各展所长,权操于我,不致临变而生掣肘。”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军权为外官所控制了,又能向他们学习,应该是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果然,折子上去后不久,朝廷就同意了,说“其法甚善”,同意分别给予在北洋海军中服务的外国人以官职,并允许北洋舰队成立了“北洋海军参谋处”。让孙纲很是高兴。

他也许没想到,这个不经意的举措会给中国的军事制度带来怎样深刻的变革。

现在,就因为他这个折子,大清陆军也发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化。

原来,当初德国政府迫于英国的压力拒绝卖给中国战列舰的消息传出去后,在德国内部引发了剧烈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么做不仅损害了德国造船工业的利益,也降低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当德国政府知道法国可能在暗中帮助中国海军以谋求在远东的更多利益时,德国人也立刻开始行动了,李鸿章正在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购炮械,准备装备新式陆军,德国人立刻表示愿意帮助中国训练陆军,鉴于朝鲜局势稳定,李鸿章奏请朝廷批准后,将聂士成等淮军各部调回天津,准备集中整训,但翁师傅暗指李鸿章“拥兵自重”那番话还是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那里起了不小的“作用”,慈禧太后随即就做出了重大的人事变动,一是以荣禄补授步军统领(步军统领的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下属八旗步兵营三万余人,主要负责京师的卫戍,警备,治安工作,由绿营组成的巡捕五营万余人,分别防守外城及京郊地区),二是成立“全国督办军务处”,以恭亲王奕为督办,庆亲王奕诓为帮办,李鸿章,荣禄,翁同龢,李鸿藻,长麟为会办,这个督办军务处权力极大,“所有各路统兵大员,均归节制,如有不遵号令者,即军法从事”,可以说将全国的军事指挥权全部集中到了一起,在孙纲看来,这很可能是光绪皇帝上次调动北洋海军前往日本的举动让慈禧很不放心,这个“督办军务处”应该就是皇帝上次没有“请示”的“副作用”。

不过这样一来,全国海陆军权集于中央,倒也有一定的好处,对内避免了地方可能发生的军事割据,对外一旦爆发战争,可以进行全国动员的“总体战”,不会再出现甲午一役,李鸿章说的“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的局面。

另外,参照孙纲的建议同时成立的“参赞军务处”,由外官团和少数通晓西方军事的中国官员组成,为“全国督办军务处”出谋划策,并负责军队日常训练,给孙纲一种是不是后世那种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错觉。

不过,这个全事最高指挥机关还是以满人为多数。而从后世穿越来的,对什么“满汉之分”根本就没有概念的孙纲来说,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这个“不重视”的后果,等他发现的时候,事态已经不受他控制了。

给大家拜年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