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军权岂能分享(1 / 2)

明风万里 石头比较多 5063 字 2019-09-26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刚刚起身,便召了王安和方从哲入宫议事,并把抚顺关战果亲口告诉两人。

听得战果如此辉煌,王安、方从哲也吃惊不小,连忙向皇上贺喜。

特别是方从哲,前番杨镐在萨尔浒损兵折将、一败涂地,此后更是连战连败,连累的方从哲被朝野上下同声讨伐,要求他辞职谢罪,弄得是灰头土面。

至于前些时候,顾造、冯三元等人交章弹劾熊廷弼畏敌不前、虚耗国帑,本是被皇上驳回,与方从哲素不相干。却被那些别有用心者按在了方从哲身上,在民间肆意攻击方从哲包含祸心,是个奸臣。更有几个自负清流者,写了帖子在京城中四下放,宣称方从哲要送辽东给建虏,是个国贼,声称要诛杀此獠,害的方从哲好久不敢独自出门……

如今,见了辽东捷报,方辅一时悲喜交集,竟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急的王安连忙上前劝慰……

起初,王安自谓是正人君子,平日只和素有清流之名的东林党人交好。见皇上一力扶持方从哲,保着方从哲辅之位不说,还对方从哲信任有加、言听计从,总是不以为然,并多次在背后出言相劝。但拗不过皇上,又不忍心违背皇上之意,只是和方从哲虚以为蛇、敷衍了事。

后来,帮着朱由校处理政务,见识得多了,明白了方从哲的艰难处境,更是把方从哲一心忠于皇帝的做法看在眼里,这才和方从哲真心相交。也想着拉了方从哲一起,真心帮助皇上,让朱由校成为有道明君。如今,见方从哲君前失态,王安心中也有些恻然,便代方从哲向皇上解释道:“陛下,方大人这也是高兴地……”

朱由校会意的点点头,却觉得鼻子一酸,也想痛哭一场。方从哲经受的不过是朝野上下的责难,对于辽东的胜利却不曾失去信心。朱由校却不同……

朱由校心里,对满清的军队战斗力并没有看到眼里,但对满洲人的好运气却是一直心生忌惮。如今,见如此小的一次战斗中,就能让大名鼎鼎的皇太极被擒,朱由校才真正的放下心中的包袱,可以真正的面对建虏,面对自己。

哭了一阵,方从哲终于收住眼泪,擦擦脸,哽咽着向皇上请罪。

“方爱卿不必担心,朕也知道,这些日子你受委屈了。”朱由校说道。

这番话说的方从哲鼻子一酸,好悬儿没再哭了起来。连忙向皇上行礼,谢过皇上知遇之恩……

如是再三,朱由校也有些烦了,便直截了当的说道:“朕召两位前来,是想听听两位的见解。看看这辽东局势下一步如何处置。却不知方爱卿有何高见?”

如今,能帮着朱由校出主意的,只有王安和方从哲两人,至于其他的魏朝等人,还只是个跑腿的苦力。而王安、方从哲两人中,也是分工明确。

王安虽一直呆在宫中,比较熟悉政务和各种礼仪,可毕竟眼光有限,只能指点一下朱由校如何和大臣相处。而方从哲虽然生性懦弱,总想做个好好先生。却是多年相国,看待问题还是比较准确的。所以,方从哲变成了朱由校的席智囊,以及和文臣的润滑剂。

“启奏陛下,”方从哲稍一沉思,臣开口讲道:“抚顺关一战,虽然斩杀了舒尔哈齐,擒获了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建虏实力却并没有损失多少。只不过能振奋下士气,缓和下民心而已。还请皇上不要操之过急、期望过高。”

朱由校点点头,表示明白。皇太极虽然后来名气甚大,成为了满清的第一个皇帝,此时却名声不显,只是老奴的一个比较出名的儿子而已,甚至还比不上莽古尔泰。要知道,莽古尔泰的勇猛可是辽东公认的。(历史上,皇太极也是在夺取辽沈的大战后,才开始了冲锋陷阵的猛将到政治家转变的。至于皇太极的军事才能,石头可是不认可的,总觉得是明朝人太笨蛋造成的。)

朱由校稍微想了下,便道:“此次辽东获胜,必会有人提出,要全力进攻建虏。方爱卿如何看呢?”

“陛下万万不可,”方从哲惊道,“臣刚才所说,请皇上莫要操之过急,也是因此。”接着,方从哲又解释道:“辽东苦寒之地,粮草军械均缺,现有筹备,怕是不能支持大军进攻,此为一不可也;辽东军备松弛,兵不耐战,此为而不可也;建虏士气仍胜,此为三不可也。有此三不可在前,如果强迫熊廷弼出兵,怕是得不偿失啊。”

朱由校在心中悄悄地撇了撇嘴,暗道:“你就明说,进攻就要野战,野战就打不过对方不就行了。还凑出个三不可来。”对方从哲的说话方式虽有不满,但也知道这是一种说话的套路,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其实,朱由校对辽东局势早有一番推算,想借着辽东磨练出一只强兵。毕竟,邓老爷子借越南练兵,搞什么老山轮战,可是很有成效的。

如今,听了方从哲如此讲话,便接过话头,道:“即然如此,便让那老奴再多活两年,等朕练好兵马,再约他在萨尔浒决战。”

“陛下圣明。”见皇上如此上路,方从哲终于放下心来,和王安一起起身恭贺道。

“不过,”朱由校却话头一转,说道:“辽东的军备可要整整了,总这样下去可不行。”

“陛下所言甚是,”王安点头道:“陛下不是要整编新军吗?正好从辽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