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汗,有事情出去了,晚上才回来码字,又更新晚了……
…………………………………………………………………………………………………………………………
徐达想了想,问道:“子龙兄,你不会是担心韩遂骗我们,嘴里说撤出关中,暗地里还留在关中,准备和我们一样捡便宜吧?我看不会,韩遂没有粮草了,长安一战他又因为暗中帮助我们得罪了袁绍、马腾,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继续留在关中了。”
接着他拍拍赵云的后背,小声劝道:“我知道你心有不甘,但关中局势摆在这,主公又有军令,不撤也得撤了。如果我们不撤,主公会怒的。”
赵云心中一抖,脱口说道:“我打了败仗,平叛之事半途而废,大哥即使现在不杀我,将来呢?大哥会不会旧事重提,把我杀了?”
徐达吃了一惊,说道:“子龙兄,你怎么会突然有这种想法?你跟主公是结义兄弟,他怎么会杀你?你想留在关中打仗,也没有必要用这种借口吧?”
赵云摇摇头,说道:“我们还有六万多人,有足够的实力夺取关中,这个时候撤,你认为合适吗?”
徐达郑重的说道:“子龙,主公已经说了,为了夺取关中而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这是饮鸠止渴,对北疆、对将来平定天下都非常不利。”
赵云马上说道:“那他为还要率军去打洛阳?打洛阳不死人吗?”
徐达迟疑了一下,苦笑道:“子龙兄,我现你对主公此次的平叛之策有意见,但我觉得主公的这个计策并没有误。打洛阳的目的是为了逼迫袁绍撤军,以便我们能以最小代价顺利攻占关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趁机扩大战果,但人算不如天算,先是袁绍拚死就是不撤军,然后皇甫鸿又背叛我们,致使我们在南山亭一战未能全歼董卓旧部。一不错,步步错,这也是打仗中经常遇到的事,你为因此对主公耿耿于怀?甚至怀疑他要杀你?”
赵云沉默不语。
“河北诸吏,包括北疆军中的很多将领,都认为北疆军无敌天下,完全可以横扫天下,他们从来就不考虑一下打仗需要多少财赋,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也不考虑一下广袤的大漠和边郡需不需要稳定,更不考虑河北三千多万百姓的温饱,他们嘴里说是为了大汉社稷,但其实他们心里想的都是的功名利禄。”徐达面带微笑,轻轻说道,“比如说,这次我们动用十余万大军入关平叛,所要耗费的钱粮军械物资,所要征调的民夫马车船只我就不说了,我就说说这次铁骑入关。如果没有我们北疆军对大漠胡族这五年的威慑,大漠和边郡能得到五年的安宁和休养生息?没有这五年的安宁和休养生息,你跟高长恭的铁骑能同时南下作战?”
赵云张口要反驳,徐达把他拦住了。
“子龙兄,如果我们都能设身处地,真正为大汉社稷的千秋万世考虑,都能为大汉千千万万百姓的温饱和安宁考虑,都能收敛一点对名利和财富的,都能少一份自私自利,多一份忠诚和信任,这天下终究有一天会国泰民安,大汉终究有一天会威临四海。”
“昔年高祖皇帝之所以能建立大汉,光武皇帝之所以能中兴大汉,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社稷,有百姓,有忠诚和信念,他们历经坎坷,不屈不挠,用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千古伟业。今天,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也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才能中兴大汉。自古以来,这世上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大业,更没有一蹴而就的大业,任何一件惊世伟业,都需要无数的忠诚之士为其前赴后继,奋勇鏖战。”
徐达望着面显愧色的赵云,低声笑道:“子龙兄是大汉中兴之名将,将来一定能像先辈们一样青史留名。”
赵云心中霍然开朗,一热血沸腾,再无他念。他伸手搂住徐达的肩膀,用力拍了拍,感激不已的说道:“云惭愧。我跟大哥是结义兄弟,却没有天德你了解大哥。”
“撤,我们回河东。”
………………
张济、王方和皇甫鸿率领大军,连夜退回到新丰城。
袁绍、蒯越、马腾率军赶到长门亭。
韩遂率军退到了丰城大营。
长安城下,再次恢复了宁静。
………………
北疆军的撤退非常迅,两天之内,后撤一百里,到达冯翊郡的万年城。
西凉军撤得更快,两天之内就到达了扶风郡的d城。
袁绍、蒯越也罢,张济、皇甫鸿也罢,谁都没有想到北疆军和西凉军会撤退。两方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急忙多派斥候四处探查。
皇甫鸿部将、越骑校尉种辑赶到长门亭,向袁绍、蒯越讨要粮草。
袁绍看见种辑,张嘴就开始痛骂张济和皇甫鸿等人,他说道:“韩遂突然叛变,战场形势已经完全改变,你们竟然落井下石,见死不救。我没有粮草,你叫皇甫坚寿割下身上的肉喂给西凉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