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英雄的墓志铭(二)(2 / 2)

五代窃国 一字营 5121 字 2019-09-26

三日后。

伴着耶律德光手下汗将之奴脸色铁青的脸色,以及愤恨的目光,绳池城一队队的契丹骑兵奔出了小小的绳池县城,而城内,一处处火光冲天而起,到处都是黑烟,黑烟四周则带着轰隆隆的声音传来,那是契丹人正用马匹拆毁绳池那千疮百孔的城墙。显然,随着这悲戚的一幕,绳池也将埋入历史的长河中,从此只能存在于人们追忆的思绪里。只不知,又有多少人还能还带着追忆那没有记录功绩,没有家乡籍贯的三块墓志铭,以及那一赔赔黄土下埋葬的孤魂。

与绳池的喧闹不同,绳池以西不到百里的一处小山坳格外寂静。小心探查之下,你会发现,山坳中尽然藏着一小队人马,约莫在三四百之数。这便是破虏军拆散之后的其中一路,而且是最精锐的一路,当然,领头的不是别人,当是贾刚、楚三以及随楚三东来的五十雄武军精锐。

当然,贾刚一部刚开始拆分时并不止这点人,不过此次西进说好听了是撤退,说不好听却也是溃逃,尽管贾刚一再解释这是为了将来,但无论如何,这些曾和契丹人战斗过的汉子任然有人心存怨恨,所以,慢慢的,有人脱离了队伍自谋出路而去。

“咚!”

一手锤在帅案上,张左耀同样虽然愤然,却也满脸坚定:“难道我不知道这样会折了锐气?难道我不恨契丹胡虏肆意践踏我家乡?不,我很在意,我很心痛,不过,我却不能不拆散了破虏军!”

看一眼沉默的手下人,张左耀叹了口气,楚三等人离去时,张左耀并未对此作出太多解释,对此了解的只有白波等少数人!现在,估算一下时间,张左耀这才召集了大多数人,沟通一下自己的想法,当然,或思考,或沉默,或皱眉,看起来能理解和完全支持自己的人并不多。

“想想吧,如果破虏军依然坚守在绳池,扼住南下契丹军的尾巴,那又怎样?外无援军,内无兵源粮草。他们除有一死,又有什么用处?康福虽然不会放任契丹西入,但他会伸出援手?”轻敲几案,张左耀缓缓道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不会有人支援他们的。他们必死!虽然不是毫无价值,但比起来今后他们能发挥出的能量,现在就死,不是太可惜了?”

“契丹人不会追击?”有人追问。

“或许会,或许不会!即便追,他们会追到那里?”张左耀反问。而答案也是十分明显的,潼关,那里有开国候康福以及陇东各镇的数十万联军。

“契丹人本来就是冲着康侯爷来的,难道他们会因为破虏军的破灭而放弃西进?”又有人问。

“或许会,或许不会!我们往坏处想吧,即使胡虏不停,,那又如何,同前面的局势又有什么不同呢?到时候还是让康侯爷跟他们干上一架好了!同时我们还是保住了破虏军!同时,虽然让契丹载了跟头的绳池城毁了,但契丹人的仇去没有全报!如此,不也算是我们让胡虏复仇的计划付之东流?”

“那康侯爷会放破虏军的弟兄入关?还一路抵达秦州?如此想当然,是不是有些儿戏?”还有人问。

“会!”这一次,张左耀没有给出两个选项,而是坚定的说道:“只要贾刚,或者说破虏军的袍泽愿意入陇西,康福就一定会放,至少明面上会的,侯爷的墓志铭相信你们也听说了,那是说给契丹人听的,同时也是说给天下人听的,他的个性不会自食其言!至于不准入关,听其自灭则更不会,破虏军作为这次契丹南下的借口,康福虽然不喜,却不会放任他们别灭于眼前,不然他就有自保陇东,利己忘义的嫌疑,也触动了陇东联军抵抗契丹的决心与勇气。他不会冒险的。”

……

如果别的将军,或许不会像张左耀这么费力的解释,即便预估三儿等人的行动,雄武军需要做好接应的准备,也只一言而决,这一点或许是秦州军队与天下诸军不同之处,当然,张左耀并不是没有担忧,其中最让他担忧并且未提及的还有一点,贾刚等人最难行的或许不是撤出绳池,或许不是入潼关,也不是一路上的粮草补给,而是接近陇西的这最后几百里路途。而最终能坚持走到秦州,最终还能站在破虏军的旗帜下战斗的人又有多少?自己需要给予他们什么,他们又才能重燃杀敌破阵,决死冲锋的怒火???

或许,是仇恨吧,亲忘家破的恨!或许,是爱吧,重拾心声,重建家国的大爱!也或许,是自己从未见过的,陌生而又熟悉并向往的一赔黄土,以及黄土上简单却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的几行小字:义士白棋,义士王虎,义士雷冬,义士无名……战争,毁灭了一切,而战争中走来的人,有的记住了仇恨,有的记住了逝去的真爱,也有人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奋斗,而这些人注定了会成为未来搅动风云的一群人,只要他们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