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烈士暮年人颠懵(1 / 2)

百年繁复 草海之文 0 字 2022-12-28

 后宫姐弟俩的熊掌欢宴尽管不欢而散,贺兰悦却是饕餮大醉,不知姐姐已暗起杀心。

倒是宫廷的主宰,英雄一世的魏太祖拓跋最近却是什么东西都吃不下了,就连对后宫的美女娇娃也毫无胃口。脑袋里整天晕糊糊的,怎样才能让自己更聪明,更清醒呢,于是问博士李先:“天下什么东西最好,可以益人神智。”

李先说:“莫若书籍。”拓跋又问:“书籍有好多种?又如何能够集齐呢?”李先对答说:“仓颉造字以来,圣贤著书立说,繁衍至今,不可胜计,如果圣上好学兼收,何愁收不齐。”听说读书能治愈懵懂疯颠的脑袋顽疾,拓跋当即传诏命令各郡县,大肆收购书籍,将其中的经典送往平城。

道武帝拓跋勤读汉学典籍,效法魏武,尊崇文化人,创建学校,普及文化,以汉学渊源礼仪为行动指南。

在农业方面,自“计口授田”的措施,将鲜卑流牧改为定居农耕,并为之制定了非常详细具体的租税制度。北魏的国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实现了仓廪足、家有余的局面,为强大的北魏,奠定了经济基础。

政治方面,对百官实行效绩考核,吏部评核确定官员的施政、廉政情况,作为官吏的升迁罢黜依据,随才授任。并且将官员列爵为四等,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伯封小县。官职分别为龙官、鸟官,诸曹佐吏官服上的图案是凫鸭,表示飞行疾速;候官伺察勘刑官员的官服上的图案是白鹭,表示引颈远望,高瞻远瞩。更以先秦两汉的中央集权制确定皇权的至高无上,为北魏的皇权统治创立了稳固的向心力。

尽管如此,因鲜卑民族固有的劣根性,道武帝拓跋总觉得“君权神授”的哲学不时受到原有部落酋长的挑战,皇权常常受到简慢和蔑视。他经常以燕国的诸子分封割据导致权柄下移而灭国的教训告诫这些酋长,并时时警惕自己。

博士公孙表上书,献上《韩非》一书,希望拓跋以法制统治天下,驾御群臣。拓跋苦学《韩非》,颇有心得,决心试验自己的权力,就选定了左将军李栗,认为这家伙生性孤傲,对圣上简慢,舒放不羁,毫无臣下的恭谨,甚至妄评圣主,说大话,吐口水,于是就以这些罪名下命诛杀李栗于天安殿。后来,又听候官报告说:“司空庾岳服饰鲜丽,行止风采,完全是摸拟皇帝的样子,这是僭越。”于是,拓跋以僭越罪逮捕庾岳,一并斩杀。这两位高官的服刑,百官震动,都战战兢兢的面对圣上,充满敬畏。

杀人立威之后,国泰民安的景象使拓跋很是得意,而身体却越来越不如意了。恰在这时,一直负责照顾圣躬的太医令阴羌又死去,这一来,连圣上的日常保健都成了问题。

见此情形,仪曹郎董谧献上《服饵仙经》,拓跋为此专门设置仙人博士,设立仙坊,封闭西山(今云岗石窟处),砍伐西山的树木供薪柴,炼成仙丹。

拓跋多了个心眼,命令死囚牢的死囚犯首先服用,结果死囚犯没能长命百岁,反而尽都死去。牢狱官受了贿赂,不敢说仙药凶险,而说很有疗效,拓跋对《服饵仙经》深信不疑,就放心大胆地服用仙药。此药是保健产品一类的东西,不像后来的寒食散那样凶险。

雁门侯段乾因早年率部投降太祖拓跋,被封为雁门侯,此人善于察言观色,又会一些阴阳数术,见魏太祖拓跋对仙术深信不疑,就忧心忡忡地跪在拓跋面前,说:“圣上这样不吃不喝,坏了龙体,九万里江山难道付于非人?”

拓跋猛然想雁门关外的莫里合大娘,当年他曾经吃过她做的食物,实是此生所尝过的最佳食品。就问:“不知我以前的乡邻莫里合大娘还在世不?”

段乾恰好认识莫里合大娘,赶紧回答说:“莫里合大娘还健在,快八十岁了,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好好好,”拓跋吩咐说:“传朕的命令,请她来为朕制一道当年吃过的御膳。”段乾的儿子段霸早年流落街头,被拓跋收留,见小娃娃长得可爱,就把他阉割了,安排在后宫照顾自己饮食起居。段乾忙吩咐段霸去请莫里合大娘来后宫,让老太太一展自己的厨艺。

尽管此时已三十年过去,莫里合大娘仍然还记得拓跋当年吃过的东西。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马奶,几个粗面疙瘩制作的糌粑就呈上了魏太祖的御案。道武帝拓跋满心欢喜地猛喝一口马奶,又酸又涩,说不出一股马尿的味道,再咬一口糌粑,粗面粉粉,土得掉渣,粗塞硌牙,一连连吐个不停。

一边的段乾见状,怒喝骂道:“哪来的老刁婆子,叫你来展现厨艺,你弄些什么东西,难道想害死圣上,左右来人,把这老刁婆子推出去斩首!”道武帝赶忙制止:“免了免了,莫里合大娘上了年纪,手艺回潮,做不出好吃的食物了,放她回去吧。”

莫里合大娘笑着说:“圣上,你吃的食物和当年吃的一模一样,只是你当年起于贫寒,饥不择食,觉得什么东西都好吃,如今为至尊之躯,尝遍天下美食,吃尽肥腻大肉,舌头已被美味佳肴封锁得严严实实的了,哪里还吃得下这些粗野食品。”道武帝赶紧称谢,赐坐。

莫里合大娘见道武帝还能善待旧时相识,也就没了顾忌,说:“可惜崔大人忠心不二,推行改革方案,竟被陷害,这让千万百姓寒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