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按察使(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第一百八十一章按察使

万俟阳没想到一大早有人来找他,居然会是新上任的顺不过更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熟人来敲门,因为万俟阳打开门看到的却是乔师爷,不错就是府丞的乔师爷。

“乔师爷?这么早?快请进!”万俟阳急忙让进了乔师爷,因为他还不知道乔师爷来的目的是什么。

“公子,这么早就打扰你不好意思,这次来却是为公事的。”万俟阳听见乔师爷居然是讲的公事,也是有些奇怪。

“乔师爷,你说是公事?府丞大人找我?”万俟阳当然有些吃惊,自己与府丞大人也就是一锤子的交易而已。

乔师爷,摇了摇头道:“非也,还是顺天府尹大人,不过却是新上任的张大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知了公子的存在,又知道了我能找到公子,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在我的头上了!”

万俟阳觉得此事有些蹊跷,随即沉思下来,觉得此事现在还无法进行判断是好是坏,但至少来讲被新的府尹大人看中,那么也是一个问题。

“公子,这新上任的府尹张大人以前只是个按查使,属于平调,正三品,其实也是因为阉党一派想把这顺天府的势力加强掌控,所以在这上面做了文章。”师爷自然明白万俟阳公子担心着什么,反正他一定要把这前前后后的情况都要说明给万俟阳公子,要让他自己进行正确的判断。

万俟阳明白按查使这个官名是什么,‘按察使’,官名。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分置十道按察使,成为常设官员,分别考核各地吏治。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改称采访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称观察处置使。实为各州刺史的上级,权力仅次于节度使,凡有节度使之处亦兼带观察处置使衔。有先斩后奏的权利,所以实际上是各州刺史头上的“太上皇”。

宋代转运使初亦兼领提刑,后乃别设提点刑狱,遂为后世按察使之前身,与唐代之观察使性质不同。金承安四年(1199年)改提刑使为按察使,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元代改称肃政廉访使。明初复用原名,为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主管一省的司法,又设按察分司,分道巡察。中叶后各地多设巡抚,按察使成为巡抚的属官。清代亦设按察使,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为正三品官。清末改称提法使,简称臬司。

“按察”相当于古代的“陈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明朝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三司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法院院长、省军区司令。清朝布政使主管民政赋税;按察使职掌不变;都指挥使废置不设。清代减去都指挥使司,变成“二司”。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藩台管行政财政,臬台管司法监察邮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