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大汉朝的人心变了(2 / 2)

你要说他有不臣之心呢?那么咱们仔细抠这话的字眼,你会发现他确实是有点儿不诚之心的。</p>

但你要硬把这话赖在他的头上,其他这话也可以做别的解读。</p>

我说的“主”乃是“地方之主”,又不是说一国之主,你凭什么说我心思不良?</p>

刘俭一边喝酒,一边心思急转。</p>

董昭这话,是不是在试探着自己?</p>

但仔细想,完全没有必要。</p>

以他的身份,就算是试探出自己有野心,又能如何?</p>

出了这个帐篷自己不承认,难道董昭还有本事抹黑自己不成?</p>

说实话,他若真想抹黑自己,也根本不需要在这里试验自己,这年头要抹黑一个人,还需要非要去试探他是否真有野心吗?</p>

历史上的董昭就是个投机的人,例如张杨奉迎刘协的时候,董昭就借机入了朝。</p>

后来,他又借着给曹操建言迁都许昌的事而成为了大魏重臣。</p>

但是他要做这些事有个前提——那就是他觉得这个朝廷,也就是大汉朝目前的最高权利都没有希望了。</p>

很多人目前都对长安朝廷失去了耐心。</p>

即使现在的朝廷比历史上要稳固,但是大汉朝的世人以及望族,在这个大争之世都逐渐生出了异心。</p>

人心真的是变了呀。</p>

人心为什么会变呢?</p>

也许是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争。</p>

也许是因为天补均平而致使地方豪强受损巨大。</p>

也许是因为科举制度,让顶级阀阅失去了垄断仕途的资源。</p>

也许是因为朝廷现在被董卓掌控在手里。</p>

也许是因为满朝公卿看不惯董卓,与天子何太后捆绑在了一起……</p>

有太多的理由了。</p>

这些理由导致最高权力所在地长安,失去了人心。</p>

当然,这并不能说长安的政治群体做的不好。</p>

相反,或许还是因为朝廷做的太好了,因而让类似董昭这样天生的反骨仔决定另谋出路。</p>

当然了,这样的反骨仔也可用的。</p>

刘俭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缓缓开口。</p>

“若是能为大汉天下,为大汉万千黎民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俭情愿为常人所不能为之事。”</p>

刘俭这话也说的极为隐晦。</p>

你说他这话是胸有大志,他这话就算是胸有大志。</p>

你若是觉得这话是有不臣之心,那其实也是八九不离十了。</p>

董昭听了刘俭的话,心中有数了。</p>

他向着刘俭,长长的施了一礼。</p>

“将军胸怀大志,心系万千黎民,昭虽不才,愿倾力相助,助将军成就大事也。”</p>

刘俭急忙站起身,来到董昭的身边,虚扶起他,并亲自引他来到座位前,又让其坐下。</p>

“公仁,你我皆心系国家,为国为民,无需如此,只是依公仁之见,大汉天下如今乱成这个样子,不论是天下诸侯,还是各地魁首,如今还有太学生……行事皆不遵法度!似乎此若要匡正天下,使一切步入正轨,刘某人应当如何?”</p>

董昭言道:“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辅佐天子,振奋王室,此五伯之功也。天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天子于关中,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邺耳,方为上策也。”</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