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初次深谈(下)(2 / 2)

藏武 阿诗玛江 0 字 9个月前

“鞑子部落众多,青壮控弦之数可达百万之巨,勇士不可计数,骑战更是难以匹敌,然则这些不过是其中一方面罢了,天地之基在五行,五行之根为阴阳,天地既分阴阳,世间万物自也如此。”</p>

“謌克汗国雄据君山以北无尽土地算得上幅员辽阔,只因荒漠众多是以地大而物薄,东临胡安、西接乌牙,本该是三面皆敌,却因三方皆为夏族宿敌而结为攻守同盟,三国边境因此并无战事一直平安无事,謌克之威胁自古以来便只有来自南境的夏族。”</p>

“如今,五羊关已然被攻克为易市,成为鞑子囊中之物,君山以北夏族族人尽皆搬离进入关内,羽谷一战,夏族损伤惨重元气大伤,鞑子不可能不知晓,此时的謌克汗国举目四望,何来强敌。”</p>

“鞑子与夏族经年战事不断,抛开其他原因不说,最重要的缘故乃是整个謌克汗国物产不封,特别是赖以生存的盐巴、布匹、茶饼,入秋之后的打垛为何能够成为整个鞑子一族盛事,无他,此三物耳。”</p>

“謌克之强盛在于藏兵于民,可以说是举族皆兵,不分男女老少翻身上马手持弯刀便是战力不俗的骑兵,鞑子兴于此而也败于此,崇尚强者尊崇力量,遵从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残暴、劫掠、杀戮已深入骨髓难以磨灭,艰难的生存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铸就鞑子坚韧不屈的民族品格,这一切的一切促使鞑子骑兵悍不畏死战力无双、骑阵纵横睥睨天下无敌。”</p>

“现如今五羊关成为五羊易市,既然能够以部落中的牛羊等牲畜或是兽类毛皮换得这三物,又何须拼得性命不顾生死劫掠打垛而获取呢?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畏死求生更是人的本能。”</p>

“此前,因生存所求,謌克全族皆视夏族如死敌,謌克汗王也好、部主也罢甚至是一个普通的帐主,只要振臂一挥鞑子青壮必从者如云。如此,既能够获取生活所需三物,又能够发泄心中暴虐之意,现在呢,鞑子权贵还能够做到一呼而百应吗?恐怕有些艰难吧,况且如此境况下,鞑子一旦选择与夏族开战,必然是大战、决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羽谷一战鞑子同样伤筋动骨,鞑子权贵短时间,最起码在这几年是不会、也不敢发起大战。”</p>

“既无战事,鞑子与生俱来的暴虐与杀意又该如何解决呢?”</p>

“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强敌环伺则同仇敌忾,举世无敌四海臣服又该是怎样呢?必然是相互轻扎纷争不断,暴虐、嗜血、杀戮随着时间堆积而发酵,矛盾纠纷迟早会演变成为争斗杀伐,争斗所流淌的血液延申出仇恨,仇恨会因为生命的流逝而无法化解。”</p>

上官陆这一番真知灼见,彻底震撼了屠夫,良久之后才缓声道:“小主子,书生······”</p>

“书生之谋、长虫之专、屠夫之智,师叔当年在君山特意叮嘱。”</p>

“小主子与书生是否自收到姜兰传递而来的细报。”屠夫瞬间便相通其中关节,明白一切。</p>

“是,姜兰传来消息,鞑子各部今夏因争夺水草丰美的草场而纷争不断,各部之间争斗之惨烈远超往年。”上官陆上身微斜,压低声音说道。</p>

闻听此言,屠夫满脸笑意,正欲放声大笑复又想起身处何地,下意识捂着嘴舒展双眉自得其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