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五章 医院暗访(1 / 2)

器神扳指 晚起书虫 4123 字 2019-09-28

 张自强这次出门是对免费医疗体系存了疑问,专门去找问题的,他首先便想到大西北地区,他未去器神大陆前大西北是华夏贫困地区,只要在这些以前较贫困的地区,特别是农村转转,定能探知华夏免费医疗的虚实

不过稍转几处便知自己找错了地方,大西北地区现在人烟稀少,农村房屋被拆毁,砖瓦等可利用资源都被运走,留下的是一片狼藉以往有水土流失之忧的地方已陆续被补种上植被,国家是要最大程度地退耕还林,以前那些成片的耕地现在也大多改为苗圃,苗圃的工人不是非洲黑人便是中东地区的人,都是采用机械化种植,有些甚至用大棚育苗

事实上地球的环境现在有了极大的改善,这种改善是突发性的,许多有污染的工厂转到火星,又往盘古星、火星及太空城大量移民,国内一下子少了许多人类活动,排出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再加之持续的环境投入,这便如给原本已脆弱的地球生态环境打了一剂强心针,许多荒山野岭变绿了,河水变清了,空气质量也提高了,假以时日,全球各地都是天然氧

张自强兴致勃勃地转了许多地方,也觉得国家的设想很合理,鸿钧星上原本的生态环境很单一,只是海洋有大量的绿藻类植物,大江大河旁边有些蕨类植物国家要将鸿钧星打造成第二个地球,就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链即便也是较为单一的生态链,所需物种也很难计量,比如现在,国家就大肆在鸿钧星撒草种,种子便需要在地球培育

他找人一打听,得知现在大西北很多地方已经被政府设为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之外也被许多中东有钱人租赁了大片土地育苗中东地处沙漠,当地的老百姓照顾植物比照顾自家的孩子还细心,国家现在要治理地球环境、开发鸿钧星,缺乏大量的树苗,中东人手握重金并入华夏,细研国家政策后便纷纷加入植树造林的相关行业

中东人称苗圃中的各类植物为“绿色可再生石油”,全国从事育苗的企业有六成是中东人,他们聘不起一等国民,二等国民中的非洲人便是最好的工人象这种育苗的地区不单是西北地区,在东南亚、非洲等多种气候环境中都有国家在改善地球环境及开发鸿钧星的投入十分巨大,投资环保产业虽不如直接从地底下抽石油那么暴利,但胜在量大且持久

以前非洲因人类求生存的各种活动而成为全球植被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现在非洲人仍是因为求生存而成为植树造林的主力,这算是另一层面上的因果循环……

经过此番实地考查,他发现以前贫困地区现在归于中产阶级,而二等国民对华夏的认同感也挺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长期影响下,以前华夏作为“世界工厂”,来此打工的外国人原本就很多,不是统治阶级、不是既得利益层、不是那种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对并入华夏之事并不反感华夏适时推出的开放政策,很容易就笼络了大部分二级国民之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进行,华夏最贫穷的人不再在农村,而是城市中的低收入阶层张自强无法在大西北的荒漠中看到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转得几日无果,只有再回城市中

丁月调出卫星地图,驱车前往最近的三原市三原市是一座发展起来的城市,以前只是个县城,随着城市居民的增加,国家又掀起一阵县改市的热潮,逐渐与阿里卡的管理模式接近随着华夏领土的急剧扩张,中央最近已有调整行政结构的提法,比如说几省合并成一个行政区,只是这事牵涉的问题太杂,近两年是实现不了的

三原市的常住人口过百万,这种兴的城市每年都会大变样,就连本地的老百姓如果出门次数较少,都很有可能摸不清地方,不过丁月有着高清的卫星电子地图,有卫星导航,在市内转转倒也不怕迷路

进了三原市区,四人找了个有三原特色的饭馆用中餐华夏的生产力迅猛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大改善,但饮食习惯、文化传承及宗教信仰却不是一时能改变的,三原市人以前大多都是牧民,现在当了工人,在城市中自不可能放牧,不过仍旧爱吃牛肉、羊肉,只是这些牛羊都是人工饲养,口味没有天然的好

丁香妮以前没有吃过手抓羊肉,也没吃过不太腻人的羊油饭,初次尝试也吃出了味道,一顿饭下来便吃撑着了,好不容易才在车上调息过来,却是已到了三原市第一人民医院

“香妮,你不是刚吃撑着了吗?去医院找医生瞧瞧去嗯,你调动真元装装病不难”

丁香妮白了张自强一眼道:“我们去医院,只要一刷身份证便暴露了身份,你还看什么?只有小翠去,她当初办的是普通身份证,又没工作单位,因跟你东奔西跑一直没有换证,别人看不出身份来,最多只能查到她是四明市人”

“额……”张自强一阵语塞四人说笑间进了医院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热风,现在刚过了元旦不久,大西北地区室外的温度很低,医院里环境舒适暖气十足,不过张自强估计其中一半的热量是人体散发出的体温,因为这医院的大厅就象个卖菜的市场,又如那拥挤的市,以至于中央那咨询台的导医小姐根本就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