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寒潮(三)(1 / 2)

兄弟 红色猎隼 4300 字 2019-09-28

 2008年对于整个世界的经济来说或许只能有跌宕起伏来形容,虽然受美国经济减速和次级债风险的影响,世界经济出现回落态势,但在2008年的整个上半年度世界经济却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的统计,自2002年初摆脱新经济泡沫破灭带来的经济衰退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后,世界经济连续5年保持4%以上的增速,其中2006年达到5.5%,2007年预计为5.0%左右,2003-2007年年均高达4.9%,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强劲的时期。

面对经济扩张引发了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以及能源、粮食价格的持续走高,以2004年6月美联储升息为标志,世界进入加息周期。日益趋紧的货币政策较好抑制了通货膨胀的上升,稳定了通货膨胀预期,2006年下半年以来,总体上世界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失业率降低。因此对于叶重明的尚荣电子来说,虽然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但是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却依旧良好。

而2008年对于宏观中国而言,是光荣,是躁动,是希望,是成熟,是一个季节的转身与另一个季节的启程。当滚烫的经济遭遇次贷危机的波及,当房地产消费,外向型的“中国制造”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三大引擎有两个骤然减速之时,中央政府大小政策开始密集如雨。各种变量交汇发力。最终在国际经济形式扑朔迷离之际。使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内外俱旺,高歌如潮的态势。虽然为了控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持续的信贷紧缩让资本市场上躁动的激情被兜头浇灭。日益坚挺的人民币使得曾经低廉价格的吸引力不再,但是成本优势依旧继续“中国制造”的传奇。

而从全球范围内华人并肩保护圣火的壮丽传递,到地震危局中众志成城的坚忍不拔。从台湾岛内“‘马’上就好”的心声表达到北京奥运的华彩乐章。那些令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刻骨铭心的记忆。无不令曾经经历过这个民族那些阵痛历史的叶重明相信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任何外部力量也不可阻挠的。

而面对两岸“大三通”所带来的便利,更令叶重明坚信自己接下“美国电子”的订单是正确的。交通的便捷将令台商不再独厚深圳和东莞等沿海地区,电子业可以寻求有当地政府支持的更为廉价生产地点。因此在2008年的7月份,叶重明便起身从临江市前往安徽和苏北寻求投资建立分厂的可能性。

但是令叶重明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北上之行”,竟让他的思绪重新回到了那场曾经决定中国命运的中原鏖兵之中:

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抵商邱,北自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域上,代表中国未来两种截然不同发展的军队在66天中演绎过空前惨烈的攻防和激战。在那些日子里有多少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悲欢和故事或许永远没有人知道。

虽然由于自己父亲的关系,在台湾海军陆战队服役的日子里叶重明曾一度专注的研究过徐蚌会战(中国大陆称为淮海战役)的战史。但是所有的文字和记载在他置身于那片过去的战场之中都显得无比的苍白和无力。从徐州到蚌埠,望着车窗外盛夏骄阳下那一片片闪发着生命活力的农作物,叶重明的心中竟宛如回到了那自己的父亲曾经搏杀过的疆场。

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相交组成的“十字架”上。曾经统治中国的******政府先后投入的兵力计有: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指挥下的四个兵团(第二、第七、第十三、第十六兵团)和三个绥靖区(第三、第四、第九绥靖区,战役中第四绥靖区改编为第八兵团、第九绥靖区改编为第六兵团),以及从华中“剿总”抽调增援的第十二兵团,总计为七个兵团、一个绥靖区,下辖三十个军七十五个师,另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直属部队,总兵力号称八十万人。

而与之对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则计有: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相当于军的战力)、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上豫皖苏军区、豫西军区、陕南军区、冀鲁豫军区和江淮军区的地方部队,总共六十万人左右。

叶重明在台湾岛内曾经调阅读到的所有关于这场战役的相关文档,无一例外的会将会战失败的责任推给那些无所不在的“匪谍”。这话或许不无道理,连国民政府国防部作战厅(第三厅)厅长郭汝瑰中将、驻守徐州门户—台儿庄、贾汪第三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都是**的“卧底”,也就难怪“二太子”蒋纬国曾经说到当年******在大陆的失败是因为“匪谍钻进我们的心脏里了。我们的前线指挥官拿的是作战计划副本。而共军拿的却是正本。”

而当指挥那场空前会战的双方统帅:**与蒋介石,战地指挥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与杜聿明、刘峙、邱清泉、李弥尽皆墓木已拱之时,唯一健在的战地高级指挥官—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十六兵团中将司令官孙元良更以102岁的高龄在台北市北投怀德街一座五层住宅面对台湾记者的镜头更大言不惭的披露出所谓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