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接站(2 / 2)

多铎前几日便已经调度好了兵马,就是一直在等待时机。若是偷渡太早被明军发现,必然是一场艰难的登陆战,这不是多铎想要看到的结果,对面的明军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他虽然蔑视明军,但当对方展示出实力的时候,他还是小心对待的。毕竟满洲兵实在太少了一旦出现重大伤亡,就有可能动摇国本。

所以这一次,除了一开始的先锋和抢先登陆,稳住阵地的两千兵马之外,多铎派过去的,首先是两万绿营兵,然后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的一万兵马,真正的满洲八旗兵主力,是压阵用的。

这就是满清入主中原,收编了大量明军,组建了绿营之后的常规打法了。八旗兵大多数时候,都是趁着明军和绿营兵两败俱伤之后,在寻找战机,以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的。

一次次的胜利,在加上满清的卖力宣传,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了满清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就是宣传的重要性了。

多铎在潼关大战中以极小的代价取胜,已经压过了阿济格一头。而多尔衮似乎是有意要打压阿济格,下令让对方追击李自成。多铎自然看得明白这些,他也知道,自己必须立下更大的功劳,否则阿济格之后,多尔衮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必然要拿他开刀。

而接到命令的前锋多罗贝勒尼堪,孔有德,耿仲明等一众满汉将领随即开始整理队伍,由上而下明确了进攻的次序,方向以及各部的任务。

孔有德骑在战马之上,身上穿着一件银白色的铁甲,里面还有一件棉甲,除非是火器和长斧,或者说破甲锥等利器,否认没有其他的攻击可以对他造成伤害。

淮安城外的一战吃瘪之后,孔有德便一直想着报仇,如今终于等到了机会,这让他不由得有些兴奋。在他看来,只要满洲兵一出动,这些明军必然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这是毋庸置疑的。

孔有德又下令亲信家丁重新检查了一遍麾下兵马的准备情况,确认没有问题之后,随即朝着南面看去。

与此同时,明军这边,孙虎,吴兴业两个营官已经各率本部兵马进入了淮河南岸的战场前线,借着大雾和村落建筑的掩护,同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预设的伏击圈之内,他们将作为周世显迎击清军的前锋。

严格来说,这还是满清八旗兵第一次在正面战场,和周世显的新军野战对决,周世显心中的忐忑是免不了的,但他更多的是自信,他很期待看到这支凝结了自己全部心血的军队会给清军造成多大的冲击。

前锋到达了指定的位置之后,周世显随即下命张洪,李大喜,郑虎等军官开始在城墙上活动,做出刚刚反应过来的样子,并开始集结出城。

周世显需要这些动静,引诱清军前来袭击。

为了这一天,周世显和手下诸将可是整整等了一个多月,只能看着清军在北面烧杀抢掠,却不能有丝毫妄动,这样的定力和忍耐,就是为了今日的这一仗。

张洪,李大喜,郑虎等人很快率着三营兵马有序出城,骑兵开道,步卒战兵紧随其后,他们刚刚出城,便听到了大股骑兵一齐行动时才会有的轰鸣声,就如闷雷一般震撼。

张洪知道,一切都在驸马的预料之中,清军果然是要趁着大雾突袭,如今根本就是进入了驸马的圈套之中,这一次自己一定要立下大功,报驸马的知遇之恩。

领着骑兵在“金武营”两翼的吴兴业很快就听到了密集如雨的马蹄声,起码有数万只马蹄在同时敲地。换言之,在一人双马的情况下,这最少也得有三千清军骑兵!

他虽然看不清楚清军的状况,但却凭借着多年的战场经验,根据由远而近的马蹄声判断出了清军的大致距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已经逐渐散去,孙虎麾下的两千多火枪兵,还有周世显调给他的三百多名炮兵,也都已经准备就绪。

为了给清军致命一击,周世显把十门四磅炮,三十门虎蹲炮都调给了孙虎,配合着汤若望买来的昂贵燧发枪,便是这样的阴天,这些武器只要半数生效,杀伤力也是惊人的。

为了避免清军起疑,张洪还派出了上百骑兵上前牵制阻拦,很快就被清军的大队人马击退了,丢下了三十多具尸体之后,只能狼狈而回。

数千骑兵同时奔驰,两军将士们的耳中皆是震天撼地的马蹄声,便是大地也在不停地颤抖,很快,一个清军骑兵,身披双甲,手持重斧,一人双马穿过了浓雾,他的身后随即出现了几十个同样的骑兵,从浓雾之中迅猛穿出,锐不可当。<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