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和(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南方的明朝廷正在整顿内部,积极备战,北面的满清朝廷,也同样没有丝毫懈怠。

且说,满清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如今多尔衮篡权,皇太极的死忠和他并不是一条心。只不过,当前多尔衮携着入关成功的巨大声威,又极大加强了麾下两白旗的实力,两黄旗的人还敢怒不敢言罢了。

不只是皇太极的死忠,顺治皇帝福临一派,便是阿济格和多铎两个如日中天的亲王,对于多尔衮,也不过是表面上服从罢了。

只要一有机会,或许他们的脸会变得比谁都要快。

但两人如今都吃过败仗,阿济格在陕北被李过和高一功利用地形,周旋了数月,损失颇大,不过在之后追击李自成残部的过程中屡战屡胜,挽回了面子。

而多铎则是在“潼关大战”中击溃了李自成,取得大胜,还迫使其放弃陕西,南逃湖广。但问题是,淮河边上的大战,五万南征大军损失了近两万,其中八旗兵的损失比阿济格在陕北还要大。

两人也因此被多尔衮功过相抵了,并没能凭借战功掩盖过多尔衮指挥山海关大战,把李自成打出京城的声望。

不过,清军内部虽然有矛盾,但经过了皇太极那么多年的制度建设,早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体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就算是多尔衮意外身亡,阿济格回京夺权,也不过是最终失败,死了一批亲兵侍卫而已。

换言之,比起南明小朝廷在原本历史上的各种大军火并,内耗,清军在这方面堪称“完美”。

上层的争权夺利并不影响到下层的生死,如此就能保证权力交接时期,不会产生过度的内耗了。特别是在角逐天下的时候,这至关重要。

在这一点上,拥有几千年政治智慧可以学习的那些所谓文官士大夫们,甚至远不如满清这些专营打仗的所谓“野蛮人”。

当然,现如今的满清,可没有心思内斗,多铎没能攻下江南,多尔衮便无法真正解决大军的补给和供养的问题。

虽然在击败大顺军的过程中,清军也获得了李自成在京城拷饷的部分财富,同时还把原本已经被顺军卖了一遍的明廷宗室藩王的府宅田地,又收回来卖了一遍。

但这样还远远不够,或者说并不是长久之计。清军收编了几十万明军降兵,还有八旗要供养,仅仅依靠北方这些饱受灾荒战乱困扰的省份,这两年或许还能支撑得过去,但更长的时间,就得依靠加税了。

“南边的尼堪,必须要继续打。”

摄政王王府内,多尔衮倒是直截了当:“不过,得使点巧劲,打他个措手不及。”

“措手不及?”

多铎扭头看了一眼阿济格,对方也是一脸迷茫,紧接着问道:“如何措手不及?”

“那个明国驸马,手段可不小,不是那么能好对付的,一般的计俩,可对付不了他。”多铎冷笑了一声,提醒道。

“多铎,你该不会是被那明国驸马吓破胆了吧,在我大清的铁骑面前,有什么尼堪是不好对付的?”阿济格冷嘲热讽道。

他自从在追击的过程中打了顺军几次溃败之后,便颇有些不可一世了,平日里的行为也愈发嚣张跋扈。

不过,多铎却没有与他计较,作为几兄弟中年纪最小的,多铎十分阴猾,并不像阿济格这般,乖张跋扈,无法无天。

多尔衮见状,也不调节一番,反而是顺着阿济格的话说了下去,两人的争斗是他乐意看到的:“阿济格说的没错,在我大清铁骑的面前,这些尼堪算不得什么。不过......我大清八旗,披甲毕竟不过十万,若是损失过重,必然动摇国本,凡事还是要小心一些。”

多尔衮说罢,见两个兄弟一时都不说话了,便接着说道:“既然明廷还是有一战的能力的,那咱们就不能再等他们准备好,再南征了。”

“呵,难不成那些尼堪还能蠢到就此放松,不再备战?”阿济格露出了戏谑的表情。

“原本或许会,但是有那个明国驸马在,或许不会了。但若是咱们主动议和,告诉他们不会再打了呢?”多尔衮忽然问道。

阿济格和多铎闻言,都不由得有些惊讶,这倒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假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