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官复原职(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当年的山匪几乎全部改造,有几个实在是贼心不死的,李序然已经命人将其绳之以法了,自护队的巡护已经成为了很系统的工程,李序然命令他们继续坚持下去,因为太仓县太过偏僻,所以除了预防当地的山匪外,还要堤防外来的强盗。

这段时间除了必要的公务去过几次徐州府和一次南江省城外,剩下的时间就都呆在太仓县,这其中,他经常和杨尚信往来,一驰和尘远来看过他们两次。

同时,由于新开垦的土地众多,新建房的人也多起来,新开的店铺增多,书院的学生也在增加着,这样一来,太仓的事务多了起来,朝廷已经批准了李序然申请在太仓增设县丞一职,所以,张庆峰就当上了名符其实的县丞,他和李序然合作的很默契,在李序然的指点下,张庆峰有了很大进步。

燕云十三骑已经按照李序然的计划训练完毕,但是他们从未在外人面前展露过,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

李序然的太太早已来到了县衙,他的孩子都会走路了,同时也会牙牙学语,除了李序然的家人外,小孩见了十三骑的高手,也会喊着――叔叔叔叔……。

李序然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适应了县令的政务,每当他一个站在山顶看着夕阳或者朝阳的时候,也会想起自己当知府和按察使时的情景。

同样也会想起杨尚书,还有一驰和尘远他们,会想起静远大师,会想起《铁窗赋》,甚至皇上……

当然,令他最为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改革大计在太仓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实际上,这也是他付出心血最大的一部分,他已经和他的改革大计融为一体了。

就在这天下午的时候,晚饭后,李序然照例坐在院子里逗着他的小孩,梦盈和太太则在一边看着,这是李序然几乎每天都少不了的一个节目。

这时,十三骑中的徐明走了过来说道:“大哥,杨尚书的信到了”。

这几年来李序然和一驰及尘远他们一直都是飞鸽传书,但是和杨尚书的信却是有专人送的,要么是杨尚书的人,要么是李序然的亲信。

当然,这倒也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主要是杨尚书的身份过于特殊,他们这样做也是不想节外生枝。

其实,他们也就是互相问候,然后就是李序然请教杨尚书一些办差的事情。

所以,李序然接过信后,继续躺在躺椅上,慢慢的打开书信。

他快速的看了一遍,心里大为一惊,但是脸上没有显露出来,于是,他起身回到书房,过了一会后,走出来要了一匹马,快速的奔向南山的山顶。

梦盈感觉到了他的奇怪举动,便吩咐徐明过来,徐明当然明白梦盈的意思,便领着十三骑中的七个人跟着李序然而去。

李序然边走边想着恩师刚才的信中提到的:

信中说:前段时间,太子被废,所以,皇子们围着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后,荣亲王不如众望的坐上了太子的宝座。

但是,太子的门人众多,他倒台后,皇上对他的门人进行了彻底的肃清,朝中人人自危。

皇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太子利用皇上外出的时候,竟然勾结九门提督以及京城周围的一些卫戍区的将领逼宫,皇上一怒之下就废了他。

但是,皇上没多久就得了一场重病,身体已大不如前了,现在荣亲王已经监国,京城内都加紧了防备。

同时,朝中的官员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杨尚书虽然还是尚书,但已经不是刑部尚书了,而是被新任命为兵部尚书了,一起变动的还有户部尚书,工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少卿,当然还有九门提督。

当然,这些事情在老百姓看来,是天大事情,但在京城为官的来说,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因为,职务的变动都是公开的,同时皇上已经昭告天下关于太子的事情了,只是,还没有到太仓县而已。

久在太仓县的李序然,已经习惯了开建水渠,开垦荒地和林地,还有种粮食,种瓜果的他,对于这个消息似乎有点不太适应。

所以,他一个来到这个山峰上,意思就是想一个人清净清净。

杨尚书没有在信中提到其他的事情,李序然知道,其他事情,就是杨尚书也决定不了。

同时,他现在已经是兵部尚书了,管着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新官上任,他自然是忙的不可开交,在这个时候还能记得李序然,记得给他说说朝廷的事情,就已经不错了。

抛开其他的不说,李序然对恩师被调整还是挺高兴的。

兵部尚书虽说没有直接的军权,但是实权也不小,最为关键的是这极有可能为他下一步的掌管兵权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是一般的兵部尚书就能做到的,关键是杨尚书身后有荣亲王,哦,不,现在应该叫太子了。

因为,古代的时候,文官和武将还是有不小区别的,文官要有兵权,只能是通过慢慢的过度和调整才有可能,但是,一旦做了武职,就可能是大官,大将军之类的也不是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