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媒体沸腾(2 / 2)

当然,奥斯卡的颁奖典礼,虽然就此结束了,但它的后续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月落乌啼,一夜的时间,很快便走了过去。

就在第二天一大早,许多娱乐报纸、杂志以及新闻媒体,便再一次的播报了昨天晚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实况。

各种评论文章,也可谓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时刻,便如同年轻的导演所说我是世界之王,是的,奥斯卡虽然结束了,但是一位新贵导演的崛起,却是不可避免,我们期待新老导演交替、碰撞的一天。”――《好莱坞报道》。

凭心而论,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等等这些导演,成名于七八十年代,算起来可以说是战后的新一代的黄金导演。

但是此刻,这些导演相比较年轻的李书枫而言,完全可以说是老一辈导演了。

所谓岁月催老人,一代新人赶旧人,就是这一个意思。

与此同时,美国最为著名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

也不由发表评论员文章:“《泰坦尼克号》至今为止。它已经取得了令人震惊的票房,又获得了与其匹配的荣誉,真的难以想象,好莱坞还有谁可以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几十年里,整个好莱坞都将为之震动,他将会开启一个完全属于他的传奇!”

《名利场》杂志,也在忍不住的发表着自己的震惊:“他在如此年轻的阶段,便实现了别人一辈子所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这仅仅是幸运那么简单吗?”

“不!回首往昔,我们便可以发现,其实他的成功,完全是理所当然。但是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明明知道事情结果就是如此,我们还总是忍不住感到震惊!”

除了述几家报社与杂志社以外,整个美国,甚至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娱乐报纸、杂志,都在以各种言辞,夸奖着他,夸奖着《泰坦尼克号》。

一时间,李书枫绝对是世界最为炽热的影视圈内的明星。

当然,有些地方也是例外。就比如法国,此时此刻,在这个浪漫的国度,李书枫便是最为不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法国一些十分著名的报纸,比如《世界报》、《欧洲时报》、《费加罗报》、《解放报》等等报纸,篇幅最多的无疑便是苏菲-玛索,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这样一件事情了。

法国女演员并不被好莱坞所喜欢,这是一个事实,就像著名演员凯瑟琳-德纳芙所说,好莱坞不理解我冷艳的气质,好莱坞不需要欧洲女演员。

这在一定程度,便是好莱坞的写照,或许,这是双方文化差异的问题,但确是事实。

法国演员在国际享有名气的演员。并不算多,说起来有凯瑟琳-德纳芙、伊莎贝拉-阿佳妮、茱丽叶-比诺什、苏菲-玛索等等。

但获得过奥斯卡影后桂冠的,更可谓是凤毛麟角。

除了一位已经过逝的西蒙西涅莱来,还有谁?

一时间,还真的难以寻找到答案。<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