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初见名将(下)(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291 字 2019-09-28

“燕在赵北,又与秦国交好,秦赵之战,燕或可得渔翁之利,先生所谓国祚存亡,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了吧?”

姬丹叹了口气,很是诚挚的问道:“敢问将军,赵国之力,足可抗秦乎?秦赵相争,赵国胜算几何?以赵之力,可西击强秦,复太原、河东之地乎?”

姬丹问的这些,李牧心里明镜似的,当然是不行,要是能做,还用等秦国来攻呀,早挥兵西进了。李牧不知姬丹之意,但看姬丹神色,也不像有意调侃羞辱赵国上下,李牧沉吟一下道:“先生有问,李牧不敢不答,诸国纷争多年,如今秦国之力,远在诸侯各国之上,先生岂有不知之理?”

“秦赵相争,何谈胜算,除了当初诸国合纵,信陵君仗义相救,击秦军与邯郸之外,我赵趁胜追击,重夺上党、太原之地。这十几年来,我大赵败多胜少。纵然如我赵大胜,不过勉强让秦兵退去罢了。可一旦败了,哪次不是丢城失地。”

“长此以往,我赵胜亦败,败亦败,莫说重夺太原河东之地,以赵之力,能安保国祚已是上上!”

姬丹一拍掌,赞道:“将军不惧敌强,不讳己弱,真令某佩服!”

话音一转,姬丹又问李牧,道:“以将军看来,如燕赵相争,赵军又胜算几何?”

姬丹这话问出来,李牧的那些卫士不由都笑了,打燕国?嘿嘿,胜算十分!别看对付秦国吃力,可要是对付燕国,那还是小菜一碟的。

李牧心里也是如此,在他看来,燕国和赵国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两国举国相争赵国不说有十分把握,可九分总是有的。灭了燕国,或许要费点时间,可夺几个几十个燕国城池,那还是轻松地事。

只是人家燕国太子就坐在对面,这话说得总要留点面子,李牧笑道:“先生说笑了,燕赵两国相争,只怕我赵国要强上一些!”

“难道先生归国,有意与我赵国一争么?”

姬丹听李牧最后一句,略有点挪揄的味道,洒然一笑,道:“将军这是给某留了三分面子,赵国不是强上一些,而是强的甚多”

“并非是某有意与赵国一争,乃是秦王政要让我燕赵有此一争!”

李牧嘿然,道:“我赵国自知道轻重,岂能如秦之意?”顿了一顿,李牧又道:“如果你燕国不甘寂寞,我赵国倒也不惧!”

李牧这话说的不客气,姬丹接都不接,仍是一脸平静,悠然笑道:“将军知秦王之谋乎?”

李牧冷冷一笑:“能有什么,不过就是秦燕前后夹击,让我大赵首尾难顾罢了!当初先生入秦,不就是为此乎?”

姬丹叹了口气,道:“我燕小弱,行事多有不得已。”

“单是前后夹击,以赵之精兵良将,秦未必能如意。将军可能想不到,这次秦不但不攻赵,还要主动与赵谋和了!”

李牧哦了一声,饶有兴趣的看着姬丹道:“谋和?秦欲与赵谋和?”

姬丹很老实的点点头,道:“千真万确!”

李牧似乎不信,笑道:“秦与赵谋和,似乎与燕不利!先生正该留在咸阳,上下打点,或可说动强秦出兵迫赵,免得我大赵找燕的麻烦。”

“如今先生偏偏潜逃,得罪了强秦,岂不正中强秦之下怀么?”

“以先生之明,门下众人之才,怎会出此下策?牧实不解,望先生教我。”

李牧话说的很客气,好像是诚心请教的样子,但无论神色还是做派,都带了一些明显怀疑。眼不错睛的盯着姬丹,倒要看看姬丹如何解释。

姬丹仍是淡淡的,笑着反问了一句:“如果我说是奉令潜逃,将军信乎?”

李牧哈哈大笑,将手里的酒爵一举,对众人略略示意,一仰而尽,道:“先生真乃妙人!不知何人能有偌大本领,居然能让先生不顾国家安危,毅然潜逃?”

姬丹喝了酒,手里把玩着酒爵,也不看李牧,毫不迟疑的吐出一句话:“不瞒将军说,让我出逃之人乃是秦王政!”

姬丹这句话说出来,李牧心里一动他再三打量姬丹等一行人,姬丹神色平静,尉僚面带微笑,其余座中宾客,都是静静地坐着,只听不说话。细细琢磨,这姬丹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其中关键,又好像什么也没说,看来此事大有玄机。

李牧呵呵一笑,道:“先生一路辛苦,相比来此不易,且请沐浴更衣,各位妙论,容后请教!”

收藏了吗?大大还是收藏一下吧!!!!据我所知,但凡收藏此书的,买彩票都能中百万以上的大奖,打赏的都能中二百万以上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