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取舍(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024 字 2019-09-28

但赵地的丁口总数,可就比秦军差的太远了,原本就少,如今又割了两郡给燕国,除了李牧所统,剩下的都是老弱而已,秦军之败是如同伤折手足,而对于赵国,那已经大伤根本。

赵兵之强,除了秦之外,冠绝诸侯,好不容易把赵国打到目前这悲惨之地,居然要停止攻伐,休养生息,岂不是重蹈当年长平之战后的覆辙?须知秦国五郡是恢复了,可赵国也在恢复。

但昌平君却不以为然,道是秦国地域广阔,远胜于诸侯,赵国目前所存,不过四郡之地。

说是四郡,要论面积丁口,还赶不上秦国的三郡。虽然都在恢复,可秦国地域之广,在赵数倍之上,不管怎么恢复,赵国想恢复其鼎盛之时的力量,与秦相抗衡也是绝不可能的。

秦国恢复两年,积蓄大增,以那时之力一举灭赵,举重若轻,手里还可有足够之力以防诸侯之变。如果现在勉强攻赵,万一有什么差池,只怕秦国伤及根本,反而会给诸侯机会。

如今朝中老成凋零,昌平君身为右相,原本就地位尊崇,而王翦等将佐,本次大战,都是有过无功,说话腰杆也不好tǐng的太直,说话分量自然没有昌平君分量重。

秦王政心中,对于军中将佐的观点,还真是更为认同一些。不过昌平君说的,到底是哪里不妥,他一时之间还搞不明白。

为此秦王政sī下里问méng恬道:“以卿之间,昌文君与王卿所论,何者为是?”

méng恬经此一败,自知兵凶战危,事关重大,却是又jīng细了许多,大王有问,méng恬沉yín一下,回道:“大王,此二人所论,皆无误。”

秦王政奇道:“两人所论相反,何来皆无误之说?卿且明言之!”

méng恬拱手奏道:“大王,臣自思数十年来我大秦与诸侯之战,每战之后,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不出,何哉?以臣所观,每战消耗巨大,丁壮折损,故大战之后,必有休养之时,方可蓄力再战。如一力支撑苦战,则难免成穷兵黩武之势,盈而后亏,反至不利。譬如长平之战后,我军虽杀敌四十余万,然自损亦二十余万,对峙三年,府库空虚,因赵不肯按约割地,怒而兴兵攻邯郸,两年不下,被诸侯所趁,我军大败,反将数年攻伐之地,尽数丢弃,今日之战后,和其时相似,昌平君所言,乃是持重之语,故臣以为无误。”

“然王将军所言,赵此战之后,丢城失将,国力大损,不过仅有李牧一支可用之兵,粮草耗损一空,我军虽有伤折,但关中巴蜀之卒,并未损失多少,关中蓄积尚可支撑,如能倾力一战,则赵何以相抗?”

“诸侯当中,齐国自守,楚国乃大王新亲之国,目下两国也自和睦,韩魏不足虑,如能取了赵国,则我大秦东临齐,北威燕,南并韩魏,楚国虽大,也只有束手之道,故王将军所论,虽险,乃是用兵之道,故臣以为亦无误。”

“当用何策,唯大王裁之!”

méng恬知道这是事关重大的决策,自己新败之身,最好不要扯进去,故而只是分析利弊,还是请秦王政自行决断。

秦王政要是能下了决断,也就不问méng恬了,见méng恬有些模棱两可,秦王政有些不喜,道:“寡人与卿,乃幼年之jiāo,以卿明智忠信,寡人一向重卿之言,卿何以模糊其间也?”

méng恬赶紧辩驳,谢道:“臣亦是待罪之身,大王不究,臣感jī莫名,岂敢模糊其间,不顾国事之大也?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各有所本,臣不敢妄言罢了!”

秦王政嘿道:“不然,寡人不究卿罪,以卿功过相抵也。卿年幼,寡人望卿甚重,切莫失了锐气!”

“这两败于赵,其中颇有燕丹在其中为luàn,燕如今北并东胡匈奴,西取赵之雁mén、云中,眼见国势日强,足可为我秦之患,何故昌平君和王翦等人,只论赵而不及燕也?”

“以卿观之,燕丹如何?”

méng恬思索良久,方缓缓而道:“大王,以臣细思,燕丹自从归国,颇为振作,刷新政治,编炼士卒,国势有弱转强,虽北并东胡匈奴,扩地千里,如今又得了雁mén云中,燕国之势,却有蒸蒸日上之相。”

“这两战之败,首战燕赵合谋,yòu我军北上而中其计,本战又是多派兵相助赵国,更送赵国粮草以助之。但燕军出动不少,却也只是辅助赵军而已。”

“臣思燕丹此人,颇多智计,只是看其作为,都是yòu赵人为其前,取巧为上,不肯以燕军力战。恐怕在其内心,实则惧我甚重。”

“彼既有畏惧之心,总有强兵猛将,又何足为惧?威之以势,yòu之以利,离间燕赵之盟,使其不肯助赵即可。”

“燕国虽然国土日增,但多是苦寒之地,不过多些牛马之用,我大秦只需取了中原,以中原之富,我大秦之强,燕国土再广,将来如要和我大秦为敌,也不堪我全力一击!”

阅读全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