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的风暴(2 / 2)

浮生一笑 明冥之间 0 字 2023-03-06

当然了,这些后话也给他们常家带去了一定的好处。虽然姜氏此举难保不会被人恶意解读,说他们常家构陷同僚,心思歹毒什么的。但只要在陛下哪里留下了个好印象,外界的几句流言蜚语常家人还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殊不知就在不久以后,因为这件事还牵连了倒霉的常钰宁。虽然到头来她也没吃什么大亏,甚至从结果来看还算是因祸得福了。然而此事毕竟闹得挺大得,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也对她的名声造成了一定影响。

事情的起因是在募捐活动结束,刘家被抄家的两个多月后。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的生活都十分安稳平静,常钰娇逐渐学会了为自己发声,常晋杨也在自家三弟有意无意的“撺掇”之下开始潜心研究兵法与世界格局,就连姜氏这段日子里都鲜少作妖了,只是对繁锦阁那边的关注度又高了一些而已。大家的生活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而就在这个时候,两年一次的尚元学祀也如期而至了。

所谓的尚元学祀始于距今约三十年前,当时在诸多穿越者们和当朝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读书习字已经成了北汉人民在吃喝拉撒睡等事以外最需要上心的日常活动之一。之前就曾提到过,本着白来的学习机会不念白不念的想法,在国家与优秀人才的大力推广之下,如今各式各样的私塾书社已经遍布了全国各地,虽然仍旧无法改变底层人民以果腹为第一要务的基本观念,但也实实在在涌现出了一大批过去可能会因为家庭原因而无法出头,现在却因为好的政策得以施展抱负与才华的青年才俊。

尤其是在近几年里,年轻一辈的优秀官员们频频涌现,各地的优秀人才也层出不穷,再加上朝廷并无十分严苛的条例规范,使得如今的北汉文坛呈现出了与大家所熟悉的战国时期相类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

对于这样的变化朝廷自然是乐见其成的,然而为了防止有心之人借机裹乱,朝廷也在私底下开展了不少的改革计划,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国有书社的出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公立学校。

常家的孩子们就读的基本上都是国有书社,只有大姐常钰安是在别家的女子书学念的书。当然了,以北汉如今的财政状况是断无法支持九年义务教育之类的大规模利民改革的,所以国有书社一直都实行三年义务教育,此后的学生们若是还想再读,那就得乖乖给书院掏学费了。

到了这一阶段,全国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家庭就会选择放弃继续学习的人生走向转向别处,而能够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家庭条件比较优渥,足够负担起孩子们学费的中产以上家庭了。

尤其是那些以行商为手段发家致富的家族,虽然如今商人的地位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架不住大势终究不会允许商业主导国家,能走上仕途还是每一个除常晋柏这般无所谓的人以外所有学子的唯一目标。所以不管是为了提高家庭地位还是为了能够融入上层圈子提升品位,总之商贩之家的孩子十个有八九个都会选择继续留在书院学习。

然而国有书社因为受国家的支持,内部入学条件较高,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足以应付大批的适龄学子,所以每年的招生名额都十分有限,属于是就算有家财万贯都敲不开门的真正高门槛学府,而那些想要孩子继续学习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国有书社的家庭们想要继续走这条路,便只有将孩子送到私营书院,也就是私塾这一条路可走了。

关于私塾的问题朝廷也一直多有关注,毕竟是私人经营的传播文化思想的场合,相较于教职人员都经过层层筛选的国有书社,私塾反倒会受到官方更多的关注与限制。而且私塾一般都只有一两名先生坐馆授课,个人的实力与教学方法参差不齐,好一点的能够比肩国有书社,差一些的可能甚至连如今随处可见的课后辅导班都不如。所以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私塾出来的学子能力往往都要比国有书社出身的学子们差上许多,直接导致了私塾出身的学子们即便上了科场都会因为自己就读的学校而受到区别对待。所以为了保证人才不会轻易流失,朝廷设便定了每三年一统考的选拔方式。<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