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判军器监(2 / 2)

宁州江山 楼枯.QD 0 字 2023-03-06

历次征战中,新军的表现越来越好,尝到甜头后宁是勤决定把新军的规模扩充到十万人,按照这一计划,今后一段时间内,禁军、内府军、南衙军至少有一半的部队需要改造,军器生产任务骤然加大,而且皇帝对军械改良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李默不得不拿出十分力气来完成这个任务。

宁州机器局主体在宁州,搬迁至长安的难度太大,李默决定在长安另起炉灶再建一个机器局。就选址问题,李默考察过好几个地方,最终相中了前梁神机营附设的军械厂。

这个军械厂虽然残破不堪,但骨架还在,部分厂房和机器修修还能用,麻烦是动力系统,几台老式蒸汽机就像危重哮喘病患者,工作时总是发出令人极度不安的声响。

修复这些蒸汽机不是什么难事,但需要时间,战争说不定就在明天,所以只能留作预备而不能完全依赖。

李默决定从宁州总社制造局那采购几台蒸汽机,总社制造局平均三年能造出一台蒸汽机,平均用两年就得大修一次,比军械厂的这几台老爷机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不仅质量差,价格还高的不像话。

经过讨价还价,李默最终采购了三台,总社那边吭吭哧哧拖了一个月后总算交付了一台,剩余的两台说需要再等两年。

李默以军事需要为名,强行从总社制造局厂房里拆了一台过来,美其名曰“租借”。

抢来的这台机器是从宁州千里迢迢拉过来的,这台史前老爷机虽然破旧,但质量要比总社自己制造的强的多。

动力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生产力这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军械生产尤其是热兵器的生产暂时还得依靠宁州方面,至于冷兵器的制造李默倒没有丝毫犹豫,干净彻底地搬迁到了长安。

大夏的军器监完整地继承了前朝遗产,硬件设施很好,人力资源也很充足,所缺的是效率和热情,而改造组织、组织生产却是李默的强项,经过三个月深入骨髓的大改造,军器监所辖六大军械所的生产效率都有了惊喜的飞跃。

李默的计划是两年之内实现全军武器的制式化,将兵器质量提升一个台阶。

至于其他军品生产,核心部分坚持自己制造,非核心部分李默建议兵部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走军民融合之路,利用民力满足军需。

有御史弹劾李默,说他此举存了私心,这是在为他的振武制造局揽生意。这位御史很快被贬出京,因为他不仅触动了李默的利益,也触动了总社的利益,总社一发力,他就滚蛋了。

(本章完)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