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耕红说:“主人,进门不远就是关押村妇的地方。但是,当时两只尸饕坐在大门口,我们没有能够深入棺材里,只是在前面不远处,通过敞开的大门看到被铁链锁着一个妇女,不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
我立即让五个侦缉人员带着十个阴兵随我一起悄悄奔向棺材,其余侦缉人员和阴兵包围亮着灯光的棺材。
我刚刚布置完毕,对讲机突然响起了罗队长的指令:“发起总攻。”
负责包围棺材的侦缉队员和阴兵从没有灯光的地方绕过去,很快就到了指定位置,将吊着蓝灯笼的棺材房屋死死围住。
从演兵场下到棺材的道路,除了九道九级台阶以外,没有什么遮挡物,我带着主攻棺材大门的侦缉队员,贴着台阶的栏杆,下到棺材宫殿所在的地面以后,纷纷奔向两边灯光较少的地方,然后慢慢向大门包抄。
大约三、四分钟,我们没有受到任何惊扰,顺利来到棺材大门两侧。
大门外开的门扇是两块厚约一尺的整块石板,上面分别镌刻着一尊凶神恶煞的人像,那人像鼓着眼睛、张着大嘴、伸着舌头、龇着獠牙、抬起左腿,右手高举着刀尖向下的钢叉,左手刚劲地指着前方。
我估计,这是巫教的门神。
大门以及两边的墙壁,全是大块大块的石板砌成的,石板中间都镌刻着一只只凶神恶煞的尸饕,恶狠狠地瞪着我们,似乎在警告我们不要靠近。
大门里飘出比较浓烈的桐油燃烧味道。我侧过身子、探出半个脑袋一看,发现大门里面是一间宽敞的大堂,上下左右全是石板砌成,每块石板中间都镌刻着一只嘴巴大张、眼睛怒睁的尸饕。
正对大门的石壁上是一道大约两丈宽、一丈五高的神龛,两旁各有一道侧门,两道侧门都透出昏暗的、瓦蓝瓦蓝的灯光,平添几分诡异。
大堂里根本没有尸饕,两旁的侧门没有听到尸饕和村妇的声音。
我问耕红:“人呢?”
耕红搔着后脑,说:“奇怪,我们刚才进来时,那女人还锁在神龛下面的,这才几炷香的功夫,尸饕把她弄到哪里去了?”
我说:“情况有变,暂缓行动,高度警惕,让我仔细斟酌一番。”
我仔细查看大堂的情况,神龛正中供着太上老君的雕像,两旁供着张天师、三清、三元、三官、五岳、四渎、玄天上帝等雕像。相对太上老君的雕像,其他雕像要矮小一些。这些雕像面前都点了一盏拳头大的灯,燃着昏暗的火苗,那比较浓烈的、桐油燃烧的味道应该就是这些供灯发出的。
从古至今,桐油在民间的照明方面,仅仅用于是亡魂做“引魂灯”,也就是人死后停放在门板上或者入殓在棺材之后,在门板或棺材的脚下点一盏灯,灯油绝对是桐油。据说桐油的防水性能很好,可以时时刻刻糊在去阴界报到的亡魂的鞋子、衣服上,让亡魂全身不被雨湿,体体面面去报到。
中国所有的教派中,除了巫教使用桐油作供桌灯油以外,其他的教派都是使用菜籽油、酥麻油、豆油等等人类可以食用的油。
大殿两旁的墙壁上,挂着上百个杂七杂八的鬼脸面具,组构成了一个大篆体的“巫”字。两个“人”字弓着屁股,那一撇如同一个人的一支腿一样,向下、向内弯曲着;那一捺如同一个人的一支手,有气无力地向下垂着。两个“人”字像两个人佝着腰走向中间的柱子,虽然有几分艺术气息,但却显得杀气腾腾。
各位读者大大,顺便科普一下,太上老君、张天师、三清、三元、三官本是道教的先祖和信神,为什么巫教要供奉道教的祖神?
巫教和端教都起源原始社会祭祀文化,比其他教派早上千年,被人类视为与鬼界和神界沟通的群体,扎根民间,根基深厚,与儒、释、道、佛、端、萨、穆等教派一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大约从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因为巫教和端教被儒教视为人界与阴界、神界的沟通者,实属秽教,首先遭到打压,巫教和端教的生存变得十分艰难。特别是在元代以后,各代统治阶级都对端教和巫教持打压态度,两者基本上只能在民间悄悄流传。很多下层民众认为,一些教派过于高大上,一些教派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转而继续信奉巫教和端教,这是巫教和端教在有深厚民间根基的根本原因。
明代以后,巫教为了寻求生存和出路,更想登大雅之堂,甚至在明代想成为国教,首先与统治阶级推崇的道教靠拢,巫道逐渐结合,而成为既巫既道、内巫外道之“道法二门”的巫教形态。首先,巫教要将道教的祖神太上老君认定为自己的教主,以证实巫教也属于“老君教”或“老君门下”。除了搬来太上老君,巫教同时也将张天师、三清、三元、三官、五岳、四渎、玄天上帝以及许多道教神都搬进巫坛,将道教科仪充实于巫坛之中。
我拉过两个阴兵,耳语一番。两个阴兵立即闪身进入大殿,在门后、供桌下、两边的墙壁上仔细搜索,不断将手伸到后腰摇摆,示意那里没有异常情况。
然后,两个阴兵分别走向神龛两边的侧门边,侧过身子,伸出半个脑袋窥探,稍后在后腰竖起一个手指,又摆了摆手,示意村妇就在神龛后面的后堂里,但没有发现尸饕。
我立即留下一个阴兵、一个侦缉队员守卫大门,自己带着侦缉人员和阴兵闪身进入大堂,分两队走向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