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举旗起义(2 / 2)

江华湾海战胜利后、日本已经不可能登陆山东,而东北战局又急遽恶化,清廷很自然地想到要从山东抽调人马,这样一来,李晖的反迹无论如何都没法继续遮掩下去了,只能先下手为强,即使此时举旗造反对不住那些还在抵抗外敌的清军,李晖也没有别的选择。

“好在只有一个鬼子师团,补给还跟不上,就算清军抵挡不住,我也可以在消灭清军的同时一起料理掉,不至于让他们祸害到太多百姓。要是如历史上那样有两个军的话,压力就太大了,海战的胜利果然是至关重要!”,李晖的自信可不是凭空产生,而完全是基于根据地进一步增强的实力。

到了1895年5月下旬的时候,根据地已经有了三个骑兵旅和六个步兵旅,光是常备军的总兵力就超过7万人。虽然因为刚刚扩编的缘故,影子部队的体制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但仅就目前的兵力,就已经足以轻松地横扫整个山东。

当然,严格来说,这7万人中相当一部分还远未训练完成,但清军当中不也同样充斥着大量的新兵菜鸟?考虑到生化兵教官的训练效率远比清军那边更高,李晖这边的战斗力肯定是只强不弱。

何况李晖的部队在武器装备上也具有绝对的优势,重机枪1500挺、机关炮100门、75mm野战炮300门,再加上5万多支甲午式步枪,这样的火力比西方列强都强得多,打清军还不跟玩儿似的?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一天之内,根据地范围内实际上早就成为了“孤岛”的那些县城就都被起义军攻克,由于早就知道厉害,县城里的清军和衙役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纷纷投降,起义军的伤亡只是个位数,却抓了百倍于此的战俘

反倒是不少地主团练选择了负隅顽抗,不过根据地建设和扩张的过程中,有实力拉杆子的大地主大都直接在乡下就遭到了镇压,即便侥幸逃进县城,由于失去了土地而财力大减,就算还能勉强拉起“还乡团”,实力也强不到哪儿去,已经不可能对起义军造成什么威胁了。

再说了,以团练武装的落后组织模式,光是基于甲午式步枪高精度的狙击战术他们就没法应付,只要打掉领头的就会瞬间崩溃,就算人多一些,也照样没什么意义

起义的第一天就成功拿下的不仅仅是十个普通县城,莱州府也同样没费起义军多大的气力,虽然有八个营的清军驻守,但其中四个营是炮兵,而且还存在着吃空饷的情况,可用的步兵也就3000来人,起义军只出动了一个步兵旅,就轻而易举地粉碎了他们的抵抗。

本来知府何鸣高还想过要从海上逃跑,但李晖早就利用主持莱州港扩建工程的机会控制了码头区、将这条路给完全封死了,何鸣高最终只能在绝望中自杀,他是“乙未革命”中死难的首个满清知府,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