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元首制度(2 / 2)

由于生化兵的绝对忠诚,李晖就算名义上没多大权力也可以确保牢牢地控制政权,不过偏爱“大政府”的李晖设计新政权的架构时仍然赋予了国家元首(李晖比较了主席、总统、总裁等多种头衔之后,还是觉得“元首”最好,这个词其实中国古代就有了,代指君主,并非是近代翻译西方名词时才新创的,因此也不必解释来历。)极大的权力。

跟美国总统一样,华夏共和国的元首同时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整个军队系统都绕过政府、直接向元首负责,仅此一点就杜绝了二把手争夺主导权的可能性。除了军队之外,公安部、宣传部、内务部与情报部等多个关键部门也由元首直接领导,进一步巩固了元首在国内至高无上的地位。

此外,元首在理论上可以无限连任,而只要干得不错,任期越长,元首的威望就越高,地位自然越发稳固。对此李晖其实斟酌了很久,但最终还是选择不加硬性的届数限制,以免日后需要重大改革的时候由于任期太短而功亏一篑,反正又不是没有其他的限制来避免终身制元首的出现

首先是提高对候选人的要求,避免那些只会耍嘴皮子却做不了实事的水货选上去成为元首,华夏共和国的宪法规定元首的候选人必须有不低于旅级的从军履历和不低于省长的从政履历,并为此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机制(不然开国初期还好办,到了和平时期根本没人能够满足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当共和国的军官升到旅级之后,组织上就会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有心竞争元首宝座,则会在必要的短期培训后安排转业去某个贫困县当县长,要是干得好出了政绩,再调到某个先进发达的郡(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也即是包括下辖县市在内的省辖市。)当太守,如果干得仍然不错,就会被调到某个重要省份去当省长,并成为下任国家元首的候选人。

即使有了这样的一套流程,想要脱颖而出也绝不容易,能够过关的,肯定是军政全能的杰出人才,未来的国家元首出自这些精英,自然纵差也差不到哪儿去。不过这套制度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漏洞,如果当权的国家元首恋栈不去,为了减少竞争,设法刁难那些列入了培养名单的后辈,那该怎么办?

李晖对此也有防范,首先,国家元首虽然权力很大,但是涉及到组织人事就没有小事,必须通过大同党的组织程序才行,一个人说了是不算的。更重要的是,想要竞选国家元首就必须公开完成12分钟跑并且成绩达标,在任的元首能过这一关的必定年富力强,而能够撑到下任竞选没有中途被弹劾下台,说明干得不错,输给后辈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又何必枉做小人呢?至于同一辈的竞争者,此时肯定都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除非能够抓到把柄,在任的国家元首也拿他们没办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