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南洋大粮仓(2 / 2)

李晖当然不会这么做,不能兑换金银的华元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被广泛接受,是由于采用了“生活必需品本位”制度,而粮食正是那些大宗物资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其牢牢地控制住政府手里。

至于政府因此严重亏本,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需要过多地考虑价格,只要市场能够消化得掉就行,而所谓全国粮食产量暴增的1896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才刚刚突破500斤大关,距离吃饱都还差得远,哪儿有消化不掉的道理?

就算中国日后实现了全面温饱,人民群众也会对伙食的质量提出要求,那个时候就需要大力发展养殖业,饲料粮的种植必然大幅增加,何愁粮食消化不掉?而且,到了那个时候,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该扩大了吧?

事实上,现在中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已经开始迅速扩大,虽然在那些条件优越的粮食主产区强制要求“以粮为纲”,但是随着粮食总产量的迅速增加和国内交通运输能力的逐渐改善,李晖渐渐有了足够的底气让那些并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区转而种植合适的经济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某些生态脆弱的地区,比如容易沙漠化的缺水地区、容易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逐渐开始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这也同样有赖于南洋大粮仓带来的底气。

暹罗的价值是大,但因为入手和消化都不算太难,李晖并没有为此费太多心思,大洋彼岸的那个世界头号工业国才是他心目中华夏最大的对手,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猎物

五六年前被迫贱卖家产回国的原夏威夷王国驸马陈芳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有机会在有生之年返回那个至今仍然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而且还是以夏威夷王国使者的身份,带着一支强大的舰队回夏威夷“复国”。那可是四艘海天,用定远号上官兵们的话说,就算美国海军全来了,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有了这支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夏威夷的“复国”绝对是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

站在定远号的甲板上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强劲海风,已经年逾七旬的陈芳只觉得前所未有地意气风发,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想到当年被迫逃离夏威夷所蒙受的损失和屈辱,陈芳将牙齿咬得格格响,“白皮猪们,我陈阿芳又回来了!吃了我的、用了我的、抢了我的,都给我加倍地吐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