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国人口普查(2 / 2)

后来两人的夫妻关系果然如李晖预料的那样,虽然称得上相敬如宾,但却始终都没有那种甜蜜的感觉,或许这就是成为政治家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不过,刘兰馨却完全当得上贤内助的评价,除了妻子的本分之外,她有意无意之中还帮助李晖发现了不少工作中的疏漏,尤其是在建国初期。

生化兵的能力不差,但是缺乏主动性的毛病实在是太让李晖头痛了,那些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或者是执行的时候暴露出严重问题来的,他们还能发现和上报,而那些短时间内看不出后果的、或者只是会带来不便降低效率的,他们就经常视若无睹了。比如全国人口普查这件事,李晖是直到自己成婚之后,刘兰馨问他是喜欢男孩女孩的时候,李晖才终于想到要做

无论中央还是地方,能够直接统计到的经济数据都是总量,但是真正能够反映生活水平的还是人均的数据,如果人口数据不准确,人均数据又如何能够准确?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之前沿用的满清估测的人口数据果然严重失实,一直号称是四万万人口,但第一次全国普查之后,李晖却惊讶地发现华夏共和国的人口竟然已经接近5亿!固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建国后两年内诞生的小儿,还有缅甸和暹罗的人口也并入计算的影响,但算下来甲午战前中国本土人口至少不会低于4.7亿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以传统说法的4亿来算,统计数据的谬误就太大了。

这一发现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让李晖意识到了中国老百姓比他原先估计的要更加贫困,在收入很低的水平上少个20%,那影响是非常大的,贫困家庭甚至可能活不下去。

于是,原先一些更注重长远的建设计划被推迟了,而移民、军屯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则进一步加大,化肥厂更是排到了工业建设的第一顺位。在工业限于受教育人口不足而难以发展到太大规模的现状下,农业增产显然是最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而比起周期很长的良种培育,开荒、水利和化肥见效的速度无疑要快得多,李晖终究没有斯大林那样狠心,就算要勒紧裤腰带加快建设,也至少得先把温饱给解决了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