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鬼子的放弃(2 / 2)

送信人的眼珠骨碌碌转着,花言巧语地说道:“这个,我想知道名字也是个收获,多派人侦察打探,就比以前瞎打听强多了。”

矢村摸着下巴想了想,阴沉着脸看着送信人,问道:“那就由你去侦察打探,完不成任务,死啦死啦的。”

“是,是。太君放心,我一定把这个家伙的底细打探出来。”送信人赌咒发誓,希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先混过现在的危险再说。

矢村又沉思了片刻,摆了摆手,说道:“把他带下去。”

“谢太君,谢太君饶命。”送信人涕泪横流,连连磕头……

矢村坐了下来,轻抚着额头,思索着如何能与对手一决胜负。既是胜负,也是生死,他倒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儿。

只不过,从他的分析判断来看,在射击技术上,对手很强,甚至比他还要强。

如果对手真的答应生死对决,自己就有信心、有把握击杀这个手上沾满帝国勇士鲜血的家伙吗?

或许,可以借助武器的差距,才能达到目的。矢村想到了一个办法,目光闪烁着,决定找长官去试试。

………………

黄昏伸出双手,悄然拉上了灰黑色的天幕,苍白的月亮悄悄出现,向大地洒下淡淡的光晖。

祖旺据点的敌人一退回去,阴霾便仿佛从人们的心上吹去,连天气似乎也变得令人舒爽。

对本区的干部、战士,以及群众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胜利。顶在胸口上的据点被挤走了,形势一下子变得宽松起来。

虽然敌人还是会发动扫荡,但祖旺据点的收复,使预警时间大大增加,也打断了敌人伸向根据地的恶爪。

可这还是不够的,至少区委会觉得还要再加一层保险,那就是破路。克服天寒地冻的困难,把敌占区通往祖旺的公路彻底破坏,使敌人的机动优势无处施展。

三天的时间过去了,在看似平常的气氛中,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全区的村庄共动员了六百多群众,在黄昏时已经集结于几个地点,在各村民兵的保护下准备行动。

夜,挟着寒风,吹过哗哗作响的树林枯叶,也吹过无数浑身发热而面容严峻的脸庞。

一声令下,人们开始行动起来。

主力部队早已先行开拔,进入了指定的位置,堵住了敌人可能的出动。

现在走在前面和周围的是各村的民兵和地方干部,后面是背着镢头铁锹的老百姓,全是便装。也只有从身上背的器具来分辨。

“跟上,跟上。”低沉而严厉的声音不时在队伍中响起,听到更多的是杂沓的脚步声和压抑的咳嗽。

不得不承认,****对人民群众的动员能力是巨大的,虽然这次小破袭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经能看出端倪。

沈宸还没见过这样红火的战斗场面,十几里左右的道路淹没在人民群众的锹镐之下。

到处都是奋力挖拙的人影,镐锹的咔嚓声响成一片,路旁竖直矗立的电话线杆在人们的呼喝声中被一根根拉倒。

土地冻得很硬,铁镐刨下去只能砸下一小块。但这并没有使人们退缩,反倒催促着人们使出全身的力气去大干。

其实,在冬季破路,也是有先例和经验的。等到干部们分开指导,破路就变得快速起来。

一个办法是烟火烘烤法:先是用木柴、杂草铺在路面,燃烧后再盖上锯末或谷壳,上面压层土,使引火材料不起火苗地闷烧,使热量更有效地融化冻土。

另一个方法是用铁锤和铁楔子劈冻土:一个一个地铁楔子砸进冻土的裂缝,直到冻土剥离为止。

工程量不小,但也不是把整个路面全掀翻,弄得沟沟坎坎、坑坑洼洼也就够了。不仅鬼子的汽车走不了,畜力力、板车想走,也会相当困难。

分段施工,各村都有责任区,在路旁的背风处,还燃起了篝火,烧上了热水,以备人们休息取暖。

汗水顺着额头鬓角流下来,落在地上,劳动的人们脸红了,气也粗了。但却不肯稍微直下腰。妇救会的积极分子,虽然是妇女,可同样在卖力的挖掘着。

“加油干哪!大男人可别让女同志给比下去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不远处响了起来。

区高官石德广挑着一担冻土走了过去,大声鼓舞着。

李金秀直了直腰,用袖子抹了把脸上的汗水,笑着说道:“大家得向石书记学习啊,鬼子没了公路,就象没了腿。可就猖狂不起来了。”

“看李主任说得多好,识文断字的就是不一样。”石德广哈哈一笑,大声说道:“没了公路,鬼子就祸害不了咱们,这春耕也能安心了。”

只要有女人在队伍里严肃的工作,这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动员。听了石德广和李金秀的号召,男人们,镐举的更高,铁锤下去的更有力量,来回的脚步更迅速了。

沈宸并没有伸手干活儿,他背着枪从路上走过,看见了热火朝天的场面,连那寒冷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日本鬼子只看到了武器装备的差距,战斗素质的高低,却低估了中国人顽强的民族意识。想要征服这个古老而又顽强的民族,真的是痴心妄想。

但破路也阻止不了鬼子的再次行动,但却增加了他们行动的困难。而现在,无论是从兵力、物资,还是从心理上,鬼子都没有做好大规模报复的准备。

至于春耕能不能顺利,或者说得更远,辛苦一年的耕作能否在秋天有所收获,都要看以后的形势发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沈宸随着游击队赶到了前面,与主力部队一起,担任起阻击敌人,保护破路群众的任务。

尽管猜测敌人在夜里不会轻易出动,也暂时没有大规模行动的准备,但必要的防护还是不能缺少的。

而对于将来的战斗,游击队上上下下,包括赵铁和老周,都显得颇有信心。无他,地雷使敌人应对乏术,就是他们乐观的原因之一。

沈宸对此有些担忧,过于相信地雷,有可能在敌人找到破解办法后,因为措手不及、准备不足而遭到重大损失。

而且,鬼子对地雷也不全是束手无策,步兵操典上便有这方面的内容,也在面临地雷阵时多次使用过。

比如地雷探知棒,一个听着挺玄乎、挺厉害的东东。其实,就是一根长木柄前部装金属探针。

使用的时候,士兵躬身将地雷探棒以斜四十五度插入地面,通过接触找寻地雷。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