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入敌占区(2 / 2)

“挂灯笼干什么?”赵铁不解地问道。

“凡是挂灯笼的人家就是‘匪属’,既是匪属,鬼子、皇协军、汉奸便都可以进去强抢奸掠。最积极实行的便是何老坏的侄子,那是个活畜生。带着几个手下常在晚上进村,挑挂灯笼的人家祸害。”地下干部激愤地说道:“从小张庄开始,逐村实行,这眼瞅着便到俺们村了。这,这真是没法让人活了。”

赵铁眯起了眼睛,枪打出头鸟,震慑敌人,这应该是第一梯队的主要任务。

他也同意作战目标应该主要放在最凶恶、最疯狂、百姓最痛恨的敌人身上,也就是威胁最大的敌人。

另外,对夜间敢于出来骚扰的敌人。也要痛打,把夜间完全掌握在游击队手里。何老坏和他的侄子正符合这样的条件,可以列为首要打击目标。

“你放心,我们这次前来,主要便是消灭这些罪大恶极的铁杆汉奸。”赵铁安慰了一句,开始仔细询问起附近各个村庄的敌人守备情况,以及便衣侦缉队的最新动向。

“……小张庄据点有一百多皇协军,五六个日本顾问;敌人的主要力量戒备着据点下的公路。”地下干部的讲述让赵铁的信心在逐渐增加,一个有些粗略的计划在脑中形成。

“最近,敌人催粮要款的次数更多了,后天便是各村向小张庄据点送粮的最后期限。”地下干部有些期盼地问道:“这次你们来了多少人,能不能夺回些粮食。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把粮缴上去,不知道又要饿死多少老百姓呢!”

赵铁没有回答地下干部的问题,这是军事秘密,而且他的计划还要回去与大家伙商议一下。

“这样,你明天能不能联络上另几个村的同志,我们需要更准确的情报。”赵铁说道:“后天缴粮是吧?我们一定想出办法帮群众夺回粮食,消灭象何老坏和他侄子这样的畜生……”

和地下干部约定了再联络的方法和时间,赵铁婉拒了地下干部背来的一小袋干粮。

敌战区的群众生活够苦了,还是尽量不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好。在带着游击组返回藏身地的时候,赵铁不由得想起了区委会上的商议。

“……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说游击组的人数问题,三十多人,行动起来机动灵活,不象大部队,容易暴露,打起来也不好脱离。每组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还要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络通道,必要时可以集中力量……”

“……对一些软弱的、可以威力慑服的伪村政权可以不进行武力清除,这不是迁就、妥协和投降,沦陷区不同于根据地,它是被敌人占领的,如果村政权一点也不支应敌人,群众天天都会饱尝烧杀之苦,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时间一长,群众会害怕与游击队有牵连,甚至害怕游击队在村子附近打仗……”

“……争取在每个村都发展堡垒户,可以掩护伤员,提供消息和物资。如果有诚心打鬼子的要加入,可以视情况自己补充,但人数一定要控制,甚至可以让他们暂时留在村子里发展,由你们提供一些武器,形成一种暗中的武装力量,偷偷的进行工作……”

赵铁现在才完全明白为什么目前策略与以前的大原则是有冲突的,比如保留软弱的伪村政权,发展暗中的武装力量。

而赵铁有在敌占区活动的经验,也见过老百姓忙着把贴在自家墙上的抗日传单撕掉,害怕鬼子、汉奸烧房杀人。

由小看大,如果游击队硬干蛮干,老百姓付出的代价太大,思想上的转变便是可以预见的事实。

区委的指示方针是正确的,尽管陈鸿在会上发表了不同意见,但最后还是通过了计划和策略。

现在部队潜入进来,分散隐藏,敌人还没有觉察。

趁着敌人没防备,正好来一次大的袭击。至于何老坏这样的土鳖,收拾他是很容易的事情,应该可以放在后面。

赵铁轻轻吐出一口长气,暗暗下定了决心。目标:小张庄。

各村向小张庄据点送粮或许可以好好地利用一下,毕竟游击队有化装袭击的经验,发挥得能更好一些……

回到基地,赵铁便派人连夜赶回去送信,让老周率领游击队全部赶来。

同时,赵铁召集人员,进行了一番商议,初步确定了行动计划。剩下的就是出去侦察小张庄周围的情况,确定部队潜伏的地方。

时间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过去,等老周带着全部游击队员赶到,稍事休息,便向预定地点开拔。

………………

天明了,太阳在地平线上露出了全部身躯,散射出金色的光芒。

小张庄炮楼顶上。嘀嘀哒哒地响起了号音,号音象出殡起棺时吹响的大喇叭。

过了一顿饭的工夫,炮楼跟前传过“一二一、”的口令声和沉重的跑步声,敌人在出早操了。

炮楼顶上一个胳肢窝夹着枪的皇协军,停停走走,一会儿眺望公路的远方,一会儿望着下面出早操的士兵,一会儿又把目光投向伙房。

早操过后,日本顾问照例黑着脸训话,然后队伍解散。

几个日本顾问向他们的专用餐室走去,皇协军士兵则向炮楼后的大饭堂涌去,吵吵嚷嚷。

忽然,炮楼顶上的皇协军发出了喊声:“来啦!露头了,缴粮的来了!不知是哪个村的,来的倒挺早。”

炮楼下面的皇协军不以为意,他们忙着去吃饭呢!缴粮,又不是第一次了,让那些老百姓卸下就走,犯得着咋咋唬唬的吗?

时间不大,从公路南面传来人声、驴叫和叽哩骨碌的车子的走动声。缴粮的队伍,慢慢出现在视野之内,乱腾腾地向据点拥了过来。

二十多个皇协军士兵肩扛步枪,距离拉得很长,有的坐在大车边上,有的在运粮车两侧慢步地跟随着。

“得得得!驾得,驾!”一个头戴破毡帽、身穿破棉袄的掌鞭人,大嚷小叫地在赶着车,鞭子甩得比炮仗都响。别看隔着还挺远,但那声音已经传上了炮楼。

运粮的队伍很快便接近了据点,隔着吊桥,一个站岗的皇协军士兵例行公事般地问道:“哪个村的?”

“黄村的,快放吊桥,卸完粮还赶着回去吃饭呢!”押运的皇协军有些不耐烦地回答道。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