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改革官制 1(2 / 2)

四人都建议他如此,他也不再推辞。

陈迪道:“今日叫四位来,是有几件事要与你们商议!我之前说过,要在大明推行新政。这新政新在何处,却未讲明!今日我便要和你们商议几件新政条款。”

陈迪示意四人坐下,而后说:“第一条,改革内阁制度!内阁阁员的数量,历朝都不固定。阁员最少时,只有首辅和次辅两人,多时却有十多人!我决定将内阁阁员数量固定为五人,不再设首辅、次辅。五位阁员之间平起平坐。遇到政见不同时,五位阁员集体表决!”

蒋光本是次辅,这么做会让他在内阁里的地位降低。可他没有半点反对的意思!身为铁杆严党,能够保全性命已是万幸!继续让他做阁员更是陈迪对他额外的恩典!

唐顺之道:“自大明有内阁以来,便是首辅当家。遇上英明的首辅还好说,有些庸碌的首辅。。。。。简直就是贻害国政!今后内阁成员有事商量着来,这样甚好!”

陈迪道:“五位阁员,需由一名武将和四名文官组成。兵者,国之大事也!内阁里没有武将不行!武将手里本来就有兵,如果两三位武将同时入阁,难免会携兵势排挤文官,故而这内阁里的武将,不应该多,也不应该少,正好一个!”

唐顺之等四人同意。

陈迪道:“我兼任着朝廷的大都督,算是武将,俞大帅亦是武将。因此我决定,退出内阁!”

蒋光这个马屁精赶紧说:“首辅万万不可啊!您是我们这些人的主心骨!若您退出内阁,那内阁岂不是没了主心骨?”

陈迪道:“我意已决!我的职位,便由海瑞补上!”

陈迪又道:“改革内阁制度,这是我今天要说的新政第一条。这第二条嘛,便是改革文武官制!”

陈迪顿了顿,问张居正:“你说大明的文官制度有哪些弊病?”

张居正道:“文官官制之弊,在于官员薪俸太低!譬如一个七品县令,岁俸只有九十石。折合成银子不过百两。可一个县衙,从仆从、衙役、六户书吏、笔案到师爷,全部都没有官品,亦无俸禄,全都要县令自掏腰包去养!大县县衙数百人,小县县衙上百人!凭一个县令一年百八十两的银子怎么养的起这么多人?为了解决这事,朝廷设立火耗银制度。火耗一词,原本的意思是银子在融化铸成锭时的损耗。火耗银制度,说白了就是在正税之外加征的赋税!原本一两银子的税,多征上几分火耗银,多出来的几分银子就是文官的办公费用。

这一来,官员们就有了多征赋税的由头!可大部分官员都拿这个由头去合法的贪腐!有的地方,一两银子的正税竟要征上几钱银子的火耗!都察院的海瑞海大人是出了名的清官。听说他在浙江当县令时,火耗银只征到四分。可大明朝有几个海瑞大人一般的清官?

说白了,官员低俸,就是在逼着官员去贪!”

陈迪道:“张大人一语道破大明官制的弊端所在!我新政的第二条,便是改革文官官制!将九品十八级制,改为二十四等制!县令为十四等文官、知府为八等文官、巡抚为三等文官、总督为二等文官、各部尚书为一等文官。自县令以上的官员等级,其实只是正七品到正一品换了个叫法。真正的改革在于底层书吏、衙役!最底层的书吏、衙役,授予二十四等文官!再往上的班头、捕头、吏首依次授予二十三、二十二、二十等文官职务!这些人,今后由朝廷直接发给薪俸!

同时,要高俸养廉。所有官员俸禄,再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十倍!俸禄不再以米粮石数计算,直接以现银发放!

火耗银一项,立即停止征收!”

陈迪此言一出,其余四人俱是一惊!chapt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