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旧金山唐人街(2 / 2)

“小哥从国内来?”一个胖胖的老人问道,“来来来,过来坐。给我们讲讲国内的情况。”

“就是就是!一别多年,甚少听到家乡的消息,报纸上的报道,不是抹黑就是模模糊糊,你给我们好好讲讲。”

李涯坐下,看了看几个老人,说道,“从哪里讲呢?建国之后,国家推进工业化,几十年来建立起了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技术落后,但是却也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国内现在正在搞改革开放。引进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允许经商搞活经济,现在国内就是一片热土。当然,像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想要十亿人口共同富裕,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这需要全国上下一心,埋头苦干几十年才可能实现。但是正是因为落后,人人都有股紧迫感,都有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国内在搞改革开放,这个我们都知道,我想问的是国内现在生活怎么样。”一个老人插嘴道。

李涯笑道:“这些年好多了。前些年,确实苦,农业落后,轻工业落后,吃不饱穿不暖。两三家人合起来,才能买到做一身衣服的布料。现在好多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不错,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当然,跟美国可没法比。美国家庭电视、电话、汽车这些很普及,但是国内这样的家庭非常少,只有先下海经商的一部分人才享受得起。不过我相信,十几二十年后,大部分家庭也能用得起。”

“日子好过起来就好!唉!再别像几十年前那样,到处是逃难的百姓。”一个老人感叹着。

“几位老先生,国家现在搞改革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发展经济,你们既然这么关心国内的发展情况,可以回国实地看看,经商建厂。”

几个老人哈哈笑起来,一个瘦瘦的文雅老人笑道:“我们几个老家伙,一个只有几千万把块的棺材本,拿什么投资啊!也只能嘴上说说罢了。”

李涯笑道:“这也不少了,国内现在刚转变思路发展经济,几万块钱也能办一个小厂子,或者一个小公司了。再说,这可是美元,比人民币值钱多了。要是你们经营得好,你们的这点钱说不定除了给你们养老,还能给后人留一笔巨款呢。”

“我们离开国内几十年,关系都断了,想要经商可不容易,哪像你说的这么简单。”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现在已经有不少加拿大华人回国经商了,他们都发展得不错。”李涯笑道,“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温哥华有一个刘文华的年轻人,中学文化,之后上不了大学,就只能在温哥华找了一个搬运工的工作。本来他这一辈子也就这样,做一辈子底层工人,出大力流大汗苦一辈子。不过中加贸易公司成立之后,他进入中加贸易公司,表现不错,被中加贸易公司派到国内做采购员,做了不到两年,他熟悉了国内的情况,见国内工商发展得红红火火,又是放开胆子辞职自己单干。他用自己存下来的几千块钱办了一个小厂子,就是生产玩具的,到现在三年时间,他的小厂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员工一千多人,一年利润一百多万美元的厂子了。只要找好项目,就算一个小厂子,也会很快发展起来。你们想想,国内人口基数那么大,经济落后,工人的工资很低,这样办厂会有不赚钱的?”

刘文华的事例,让他们大开眼界!就这么一个搬运工,几千块钱就敢办厂,出乎他们的想象,而且,居然还成功了,几年时间就发展得这么大!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好像没有用了。

“真这么好?我们就只有这点棺材本,要是亏了,可就什么也没了。”

“你们可以带着后辈先回去走一走看一看,行不行我可不敢保证。”李涯笑道,“如果你们的后辈还没有一个中学毕业的搬运工的眼光魄力,可不是我的错。”

说了一会,李涯吃完饭,告辞出来。至于几个老人会不会回国看看,会不会跟后辈商量回国经商或者会不会再拉上一批人一起,都不是李涯关心的。他出了一个主意,别人会不会按照他的主意做,他可不管。几万美元,对于国内就是九牛一毛,就是对李涯来说,也是一笔小钱。

有眼光有魄力的人,肯定会回国实地考察一番,只要去了国内,就会被国内的优势打动,投资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前怕狼后怕虎,或者看不上国内落后,活该他赚不到钱。

回到旅馆,李涯给刘方打了个电话,下午请刘方吃了一顿大餐。

刘方和李涯碰了一杯,高兴道:“我的学业今年就能完成了。”

李涯笑道:“我可是早就盼你回国了,现在你要继续跟踪国外的科技发展,除了你本专业的,还有芯片、互联网这些,回国之后也可以作为参考。”

“嗯,这些我也了解不少,回去我就办。”刘方说道。

“只是这样一来,你就更忙了。”

“忙点好,忙点过得充实。”刘方笑道,“我可早就想回国去研究中心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