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感恩的心(1 / 2)

大圣乐师 夕阳几度 0 字 9个月前

 第二天一早,杨活起来吃了杂菜汤,准备去南山继续凿石开渠。这几天他有点掌握技巧了,没有先前那么费劲了。

路过一家羊R汤摊的时候,听到有人高声道:“杨护国啊!”

哟,遇到熟人了?

杨活连忙抬头展眼,准备回应,却没看到前后有什么熟人,倒是路边羊R汤的摊位上,坐着一个大爷,正在和同桌的一群人高谈阔论。

“杨护国这回可不得了!”

同桌的人都感兴趣地瞧着他,其中一人搭腔道:“杨大人又出事了?”

大爷一瞪眼,不满地叫道:“杨护国能出什么事?是这个世界要出事了!杨护国昨晚在上京乐院讲课,你们知道吗?他让所有学生都学习白话哥!白话哥这个人真好呀,只要学他就能成神仙!”

羊R汤老板送了一碗牛油辣椒过来,笑道:“刘大爷,你一个在乐院里扫地的,啥都不懂你就别吹了!知道什么叫白话歌吗,那是唱的曲儿,可不是人,还白话哥,你咋不白话妹哪!”

大爷老脸一红,分辨道:“哎!这可不是我说的,我亲耳听旁边一位老教师说的,他说这白话歌必将在玄黄大陆刮起一场风……大风!可厉害啦!”

“刮大风?”

众人听得都有些莫明其妙,摸不着头脑。

杨活不由摇摇头,连忙转进了一条小巷。这条小巷比较偏僻,前面是一家酒楼兼青楼,后面是一座烟火不盛的圣女庙,平时没什么人,他常到这里起飞。

启动乐技,双脚踏火,刚浮起三米多高,就听得一声喝斥:“三境合一,三境合一,说了多少遍,你咋就记不住呢!”这老鸨的粗鸭嗓门,差点把杨活又吓得跌下去。

我去,连老鸨都知道三境了?

他不由站在楼后侧耳细听。只听屋里有一个姑娘,怯怯地道:“妈妈,这首哥哥妹妹爬山坡,乐境、环境我都理解,可是心境我却做不到,爬山坡又累又热,还出一身臭汗,怎么可能快乐呢?”

“你这死女子,还敢跟我犟嘴!你把想像成快乐的不就行了,要不然怎么叫心境呢,用心去体会!你这猪脑子,笨死你!”

“可我……”

“别我我我了,再练一遍!”

“嗯。”

听到这里,杨活不由开口道:“你心中有没有喜欢的人呢?想着是他,和你一起手挽手,边看山景边说说笑笑,春花烂漫,泉水丁咚……”

“对,想想你喜欢的人!咦,是哪位公子在外面?谢谢指点,不如进来喝一杯,多说两句?”老鸨说着,离开房间往走廊中寻去。

房中那姑娘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影,朱唇轻咬,脸色晕红,心头微跳,指尖一颤,一段旋律顿时流淌而出。寻人无果的老鸨站在门口,突然一拍大腿,叫道:“靠,就是这个S劲,就是这个闷着浪!太好了!”

杨活微微一笑,纵身离开屋顶,向南方飞去。

不一会,到了白云山庄。

杨活径直来到后山,寻一块合适地方坐下,鼓弦弄乐,开始崩石开渠。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

“举起了铁锤响叮当,造成了犁锄好生气哟,造成了枪炮送前方!”

“嘿!嘿!嘿!嘿!”

只见虚空中一个大铁锤,不断击打着一个大铁钎,乱石纷纷,沟渠深深!

附近山上的工人、药农、长工们,有时会抬头往这边望一会儿,虽然他们这一段经常见到这种情景,可是每看一次,还是觉得玄妙神奇。楚洵美曾经严格要求他们,不能将杨活在这里凿石开渠的消息外传,所以目前为止,并没有外人得知堂堂的护国乐师,竟然在这里干粗活。否则,必然蜂拥而止,围观之。

到了休息时间。

杨活拿出水来喝,就着小美送来的R干啃两口。

这时候,几名工人和药农凑凑挨挨,走了过来。其中一个老药农满脸堆笑,说道:“护国大人,听说你在乐院讲课了?”

杨活笑道:“怎么,连你们都知道这事了?你们对乐道也感兴趣吗?”

“不不,我不懂乐到。”老药农连忙摇手道,“是我那孙子,听说我有机会遇见护国大人,非要我问问你,乐道的秘诀是什么,怎样才能快速提高?”

其他几个也是纷纷点头,说孩子们现在可喜欢学习了,就是没有好的老师。

杨活看他们几个谦卑请教的表情,也不忍胡乱搪塞,就问了一下各自孩子的年纪、乐艺水平,大致都是一些乐生,于是开口道:“那就让他们把‘三境’学好,我在乐院讲的也是这个。乐境,环境,心境,尽量做到三境合一。而乐理与乐技也很重要,如果你的演奏水平连基本的乐境都表达不出来,那就谈不上结合环境与心境了。”

“听说,大人还讲了白话什么的?”一个工人怯怯地问。

“哦,是白话创作,也就是音乐口语化、日常化,不要总是搞那些古人的雅曲,演奏者有心理隔膜,又不贴近听众;让孩子们跟随着自己的心,从生活中发掘音乐,巷间小调呀,工人的号子呀,只要能恰当地表达心中所想,也能让别人听懂,能感染人的,都可以成为音乐。”

几个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有点懵*。

杨活微微苦笑:“你们记住就行,回去原样告诉孩子们,会启发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