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让石油只作原料(2 / 2)

这个研究团队在2017年将碳纳米管晶体管尺寸推进到40纳米。</p>

2019年麻神理工和某厂商已经研制出全球首个全功能、可编程的16位RISC-V架构碳基处理器。</p>

2020年底阿美瑞肯的存储芯片厂商已经生产出基于碳纳米管晶体管的NRAM产品。</p>

李唐有时候还真是有些怀疑,梦境中那个异时空会不会是自己现在时空的未来?</p>

毕竟自己获取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几乎能够完美与现时空知识体系融合。</p>

不管怎样,时空记忆中的碳芯片制造工艺,是领先现时空的,至少以这种生产工艺制造的碳纳米管芯片,彻底打破硅基芯片3纳米以下的束缚。</p>

最顶尖程度,碳芯片能够做到0.1纳米之下,也就是进入皮米时代。</p>

不是说未来科技不能再做的更小,而是到那個时候,光芯片又将崛起,且量子芯片也渐露头角。</p>

有更好的选择时,除非特殊需求,当然就会更新换代。</p>

从无到有地研发出碳芯片技术,配套的软硬件技术和设备都要一一设计研制,千头万绪不一而足。</p>

这个时候,公司整个管理层就发挥出极高的工作效率,此前布置的事项都在高速推进。</p>

尤其是泽华资本开始在蔡晓松的调度下,充分发挥出钞能力。</p>

在以上都市为圆心的长三角地区,一个惊人的未来科技生产体系正加速被收购整合成型。</p>

李唐一边进行碳芯片的相关需要脑力创造设计的部分工作,一边指导陈雪的材料研究所,将初步制成的第一台磁相仪整合到金属材料冶炼流程中。</p>

经过李唐不断的意识同频教学,陈雪等八人已经拥有了远超这个时代的材料科技研发能力。</p>

以他们为核心,在肖岚努力挖人下,一个一百多人的材料研发大团队开始逐步高效运转起来。</p>

有好的方法当然会推广,胖刘的软件团队、他直接管理的仪器设备机械制造团队,以及最近招聘到的芯片研制团队等,都开始接受他的意识同频教学洗礼。</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