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从鞭炮中受到启发的聚能破甲弹(1 / 2)

 随着一战时期坦克这种防御厚实的钢铁盒子的出现,反坦克武器也是随之而生。</p>

而坦克除了能用坦克对轰解决之外,对于单兵如何打坦克也是一个问题,而早期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就是反坦克步枪了。</p>

这种反坦克步枪也是很简单,就是单纯点加大加长枪管的口径和强度,以此来达到增加子弹穿透力的,从而打穿坦克的目的。</p>

只不过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提升,坦克的装甲也是越来越厚,单兵使用的反坦克步枪就没有办法了,毕竟普通人能承受的后坐力也是有限度的。</p>

不过还好的是随着二战后期聚能破甲弹的出现,坦克就再也不是普通步兵心里不可战胜的神话了。</p>

从无后坐力反坦克炮,到反坦克火箭筒,再到反坦克手雷,这里面所运用到的破甲原理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门罗效应,或者说炸药的聚能效应,也正是这种神奇的现象存在才让破甲弹成为可能,让火箭筒,无后坐力炮打坦克成为了可能。</p>

门罗效应也叫聚能效应,是一八八八年米国人门罗在炸药实验中发现的定律,就是炸药爆炸之后,爆炸产生物在高温高压下基本上沿着炸药表面的法线向外飞散的,因此,带凹槽的装药在引爆后,在凹槽轴线上会出现一股汇聚的,速度和压强都很高的爆炸产物流,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炸药爆炸释放出来的化学能集中起来。</p>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这个破甲弹的制造工艺可比反坦克步枪的制造工艺简单多了,相比于反坦克步枪那超长的枪管加工,聚能坡甲弹只需要一个金属药罩以及一个圆锥型的金属内寸。</p>

并且还没有枪管那么高的精度要求以及强度要求,这样一来刘秀就可以用沙模浇筑法使用黄铜来生产这玩意了,就和刘秀当初在被服厂生产他的黄铜消音器那样简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