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章 见三丰,商略大计(2 / 2)

无限震憾 冥空星雪 4334 字 2019-10-10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谁人补?”

古剑冰豪气顿发,合道: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张三丰:“当年五胡乱华,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我汉人血脉,十不存一,若非冉天王发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则我汉人血脉早已断绝!如今情形,与当年何等相像!此诚我汉人生死存亡之刻也!”

古剑冰:“当年冉天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曰: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屠戮胡狗,为天下汉人义之所在,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只叹如今武林,一盘散沙,难以并肩戮力,才给鞑子挑拨离间之机。”

“异族使者到得我国境内,个个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如此行事的人,又岂止苦头陀一伙?寻常武林人氏,或是自身武功不足,或是碍于国家法令,不敢轻易动他们;便是武功身份到了老道这个境界,也要担心触怒胡虏,为无辜百姓引来杀劫。哼,咱哪还有天朝上国的尊严?”张三丰沉吟片刻,“慕容公子,老衲有一事不明,不得不问,当年是你鲜卑慕容氏先祖围杀冉天王,为何如今你对冉天王如此推崇?”

古剑冰道:“种族之根,不在血脉起源,更在于教育与文明的继承、认同。早先我慕容氏身为胡人,自然要卫胡。

可当年陈桥兵变,我慕容氏先祖慕容延钊助义兄弟宋太祖开国,一度为宋禁军最高统帅,助太祖收得荆南、湖南,生加侍中,死赠中书令、河南郡王。其子孙延忠、延卿、德业、德丰、德钧、德琛、惟素等均仕宋为官,慕容德丰和慕容德琛皆为北宋名将,抗击辽夏,功勋卓著,又兼世代与汉人通婚,怎说不是汉人?

既是汉人,如何能不推崇汉人英雄?当年唐朝李氏,身上亦有鲜卑血脉,可没听说有谁把唐朝盛世算成是胡人所建的盛世。”

张三丰点点头:“慕容公子有此胸襟,却是老衲想得多了。可惜那少林虽是武林泰山北斗,却对驱逐蛮夷外寇无甚兴趣。否则少林武当联手,助公子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复我中原,可是容易得多了。”

古剑冰:“哈哈,那少林是如今的泰山北斗,却未必是以后的泰山北斗!三丰祖师可知少林寺何以扬名?”

张三丰:“若说少林扬名之处,一是南北朝时期的达摩东渡,二便是隋唐之时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了。”

古剑冰:“那达摩本一蛮夷,被少林尊为祖师,却不过是因为佛宗与达摩皆出天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罢了。这少林既然尊了蛮夷为祖师,还能指望他们在驱逐蛮夷的事业上,出多大力么?

那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更是少林在自己脸上贴金。唐开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所立的裴漼所撰《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中说得明白,当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大战,战场主要在洛阳附近。洛阳与少林寺之间有一个“轘州”,原称柏谷坞,是隋文帝赐给少林寺的庙产,在寺西北五十里处,因其地势险要,属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将之据为己有,作为军事要塞。让侄子王仁则据守,自己拥兵与之不远的洛阳,互相呼应支援,以拒唐军。三丰真人,你说这时少林高僧们,该当如何?还能与世无争么?”

张三丰:“那时兵荒马乱,自然施舍较少,庙产既失,斋粮都成问题,更何况王世充虎视眈眈,大有吞并少林的企图,当此之际,除了帮助唐军打败王世充以求自保之外,少林实已别无他途。”

古剑冰言语之中,加以暗示:“不错,于是少林便派出和尚,联合王仁则手下的轘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抓住了王仁则,将之送给了唐军。李世民向来赏罚分明,自然会让少林名利双收,少林寺得势后,再将三分的功劳吹成十分。这一次历史的机缘,竟使得少林以从龙之功,赚得千古荣光!

若是别个门派想超过少林威望,除非也这样立一个从龙之功,得到新朝廷的支持,否则,那可是难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