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史蒂芬周动手处理虾仁,一旁的隋便上前两步,仔细的盯着史蒂芬周的操作。</p>
往盆中加入了一小撮盐,又倒入了些许生粉,史蒂芬周就端起瓷盆,用筷子均匀的顺时针搅拌着盆中的虾仁。</p>
后方的小李拍摄着他的操作,下意识的念叨了句:“这虾仁要挂点糊吗?”</p>
隋便闻言,回头笑着点了点他,开玩笑:“露怯了啊!这是上浆,不是挂糊。”</p>
“啊?”</p>
小李有些尴尬,挠了挠后脑勺,笑问:“不都是要用淀粉弄一层糊吗?我以为都一样。”</p>
“那还真不一样。”</p>
隋便笑着解释:“上浆、挂糊、勾芡都是中餐中很常见的技法,统称为糊浆工艺。</p>
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在食材的表面形成一层浆糊保护膜,来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还有营养成分。</p>
但浆要比糊稀得多,稀者为浆,稠者为糊。</p>
挂糊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但上浆的量是越少越好。</p>
最好是刚好够裹住所有食材,没有一点多余,就是最完美的上浆了。”</p>
一边解释,他一边观察着史蒂芬周的操作。</p>
眼看着史蒂芬周放下了瓷盆,他就迈步上前,看了眼盆中的虾仁。</p>
用史蒂芬周的筷子挑起了些许虾仁,看着虾仁颗粒分明的落下,他不由满意点头赞叹:“完美,我就知道,这是我见过最完美的上浆状态了。”</p>
小李闻言,就把镜头伸到近前,拍摄着虾仁的特写。</p>
隋便夹起了一颗虾仁,向镜头展示着:“看,这些虾仁的身上都裹着一层薄薄的粉浆,不仔细看都看不到。</p>
而且这些虾仁都没有粘连在一起,保持着粒粒分明的状态。</p>
这就说明虾仁上的浆是恰到好处的,不会多到粘连在一起,又能保证所有的虾仁都被粉浆覆盖。”</p>
“真厉害。”</p>
小李看着画面中的特写,喃喃赞叹。</p>
“这不是最厉害的。”</p>
隋便看了眼回身去背包里取东西的史蒂芬周,感慨赞叹:“最厉害的是人家只下了一次粉,一点不多,一点也不少。</p>
能拿捏到这么精准,这才是最厉害的。”</p>
即便是国宴级别的名厨,在找口,上浆的时候,也未必能一次就找准。</p>
隋便如果刻意来操作,也能一点点找到这种最完美的上浆状态。</p>
但他估计自己最少也得试三次,这还是理想状态下。</p>
而人家史蒂芬周,只用了一次就找准了,而且轻描淡写,根本没当回事儿。</p>
这才叫真正的举重若轻啊!</p>
另一边,汪寿泉也在有意无意的关注着这边的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