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门前,许星牧沉默了很久,最终说道,“殿下,此话诛心啊,您就不怕在下告密?”
三皇子摇了摇头,“本王不怕。”
“为何?”
许星牧盯着他,“你我初次见面,总不至于这般无条件信任在下。”
“因为,教宗大人为你做出了担保。”
三皇子缓缓开口,很快补充了一句,“他是站在本王这边的。”
……
大夏朝的党派之争,许星牧也略有耳闻。
太子伯约五年前便已被明龙帝派入金京掌管政务,等于是提前适应大夏神皇的职责,为日后返回京城登基称帝做好准备。
对此朝廷半数老臣毫无异议,并立誓忠心拥护太子,翰林学士王之涣便是其中重要一员。
但问题是,太子伯约虽为长子,却并非嫡出,他与二皇子云尚一样,都是后宫嫔妃,嘉悦娘娘所生。
三皇子临南才是皇后生的嫡子。
朝廷里一直都有“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说法,放到伯约这位“庶长子”身上,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当年早立储君,朝廷文武百官便为伯约和临南的身份大吵了一架。
有人说应以长子为先,当立伯约。
有人说应以嫡子为主,当立临南。
两大派系吵了足足大半年,并无实质结果。
最终还是嘉悦娘娘的年轻风韵打败了皇后娘娘的半老年华,明龙帝当夜被嘉悦娘娘推倒之后,第二天刚上朝便金口一开,直接册封伯约为太子,调去金京学习为君之道。
看似已经尘埃落定。
但三皇子的嫡出党派并不甘心。
另外半数老臣仍然固守老祖宗“立嫡不立庶”的传统,私下里给三皇子站队,鼓励其掀翻太子伯约,抢回储君之位。
三皇子临南本身也不是个安分的人,他自小便有权势欲望,加上老臣的支持,母后的诱导,让他的野心日益膨胀。
只是碍于明龙帝的威严,他一直不敢有丝毫表露,也不敢明目张胆去拉帮结派。
只能在消逝的时光中静静等待机会。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
向来处于中立位置的教宗大人忽然找到了他,明确表态,会站在嫡子党派这一边。
教宗的这一票犹如雪中送炭,让三皇子受宠若惊,甚至都来不及思考教宗大人为何会突然做出选择,便迫不及待召集老臣,开始巩固自己的权势力量,为日后的皇族内战做好准备。
而正因为教宗的突然站队,让这场本已尘埃落定的储君之争,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最重要的是,明龙帝听闻风声后,竟选择了置之不理。
他的态度令两大党派喜忧各半。
太子党派自然是忧虑万分,三皇子的嫡子党派则是喜不自胜。
内务府的金公公那边传来内幕,说是陛下也觉得当年立储君的举措太过于草率,这五年也一直处于懊恼之中。
如今既然争储之风再度兴起,他便刚好借势看看两位皇子的能力,谁能笑到最后,谁便是储君的最终人选!
……
翰林院偏门处,三皇子临南将许星牧的情绪变化尽收眼底,他笑了笑,缓和了下气氛,“许大人,你不用急着给本王回复,储君之争虽是必然之势,但终究不在一时,你有充足的时间看清楚本王和伯约的能力,再来做出你的决断。”
许星牧想了想,说道,“我想知道朝中老臣有谁是支持你的,恕在下直言,若是实力悬殊过大,我可能……”
话没说完,但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楚。
虽有教宗大人做担保,但毕竟事关北境未来的命运走向,他绝不能随意应承。
若是最终仍是太子伯约获胜,而许星牧恰巧站在了对立的那一面,北境子民的处境将会十分危险。
说到底,党派之争看的不是情面,而是各自背后的隐形战力。
许星牧必须慎重。
“这个本王理解。”
临南想了想,说道,“除了教宗大人以外,皇城六部尚书有三位站在本王这里,都察院和大理寺也有本王的人……翰林院虽效忠太子,但所幸书院并未因此站队,院长大人从不会偏袒谁……不过有一说一,龙虎山老天师和首辅张大人都是看好太子的,这二位地位非同寻常,以本王的能力,暂时还无法要求他们重新站队。”
听到这里,大夏朝廷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已做出选择,但似乎,临南的形势并不乐观。
似是看出了许星牧眼中的迟疑,临南忽然压低了声音,“南国与教宗大人走得近,看在教宗的面子上,他们是愿意支持本王的。”
难怪临南如此有恃无恐!
朝中老臣的态度泾渭分明,几乎五五开。
但龙虎山老天师和张首辅的态度比较明确,他们联手站在太子伯约那边,其实就可以稳压临南一头,教宗一个人是完全不够打的。
不过若是加上南国妖族的支持,双方的实力似乎又回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