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普俄之间的家庭内部矛盾(2 / 2)

回到清末当悍匪 老矣 3028 字 2019-10-11

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终于召回了俾斯麦,并且任命他为首相兼任外交大臣。

到了9月26日,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因为这样一句话,俾斯麦就被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绰号。随后威廉一世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

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

威廉一世对此深感认同,于是君臣之间惺惺相惜,也结下了牢固的关系,听起来很有点刘备和诸葛亮那种基情四射的意思。

当然,俾斯麦也是凡人,对于解决政府与议院冲突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问题是烂在根上的。于是退而求其次,采用乾坤大挪移,通过外部矛盾吸引公众视线,从而将问题暂时搁置。说白了,跟魔术是一个手法。

此时的普鲁士远没有几十年后一二战时期的实力,挑战世界最强,平推欧亚非大陆就是作死。于是柿子挑软的捏,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很不幸,丹麦就成了这个软柿子。

说起来普鲁士对丹麦动手,也不是毫无缘由,之前因为普鲁士分裂,丹麦作为其北方邻居,经常插手普鲁士的内部事务,干预内政。双方早已矛盾重重,整军备武的普鲁士少的不过是出兵一个借口。

在1861年,丹麦准备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州并入自己国土,不过俾斯麦在当时就开始挑动事端,留下了战争借口。其后所作不过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沟通,不让他们插手此事。然后由于奥地利结盟,共同兵发丹麦。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荷尔斯泰因划归普鲁士统治,石勒苏益格则归属奥地利。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石勒苏益格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其后也确实发生了战争。

克里斯蒂安九世刚刚接替丹麦国王的位子没几年,自己原本的小公国就被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可是打又不敢打,于是只能将满腔怒气向自己的子女们抱怨,要说向着自己老爹的还是他的二女儿——俄国皇后玛利亚*费奥多罗夫娜。在自己丈夫的耳边吹了一堆枕头风后,终于吹散了沙俄皇室与普鲁士皇室之间的血亲关系,日渐敌对起来。

而为了更好的如今在欧洲风头正劲的德意志对抗,沙俄发展了与德国死敌法国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此次法国派使者来圣彼得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