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篇 重回终南山一(2 / 2)

尹喜铭记师父教诲,虔心研读《道德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之中。

尹喜出生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天水。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午睡时,梦见天掉下来在自己周围旋转,然后就怀孕了。尹喜出生时,他们家的周围一下开了许多莲花。

道教传说中的尹喜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对天文学特别精通。传说他在西部边界做地方官期间,一次在观察天象时,发现从东方飘来一团紫气,他意识到将有伟大的人物到来。不久,果然看见老子(也称太上老君,道教尊为的创始人)骑着青色的牛经过这里。

尹喜赶紧出来迎接,诚心请老子在这里休息几天。老子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就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并向他传授了修炼的方法,还应他的请求,写了一部著作,就是《道德经》。

临别时,老子跟他约定,一百年以后在四川相会,然后就浑身发出金光飞到天上去了。老子走后,尹喜一面刻苦修炼,一面整理老子的著作,写成一部道教经典,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了一部叫《关尹子》的书。一百年时间到了,他就按照约定前往四川和老子相会,老子称赞他的成就,并封他为无上真人,一起升到天上去做神仙。

尹喜墓,位于老子故里太清宫东二千米处。原墓占地一千平方米,高约九米,俗称尹子孤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尹喜墓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曹霖扒墓”上了辞书,成为当时一大新闻。

尹喜,又名关尹,春秋末著名道家人物;原系周康王朝中的一位贤大夫;周昭王二十三年,天下大乱,他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司马迁记,老子西出函谷,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与关尹子,后不知所终。因此,尹喜被称为老子大弟子。

同时又是《道德经》的传世之人。道教奉为经典,称。尹喜不忘恩师,晚年遂到老子故里定居,死后葬于此,把自己的躯体留在这里,让自己的忠魂永远守护老师诞弥之地,以示虞诚和报答五千言教诲之恩。尹喜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喜是天水籍历代文化名人中最早的先贤名士,闻名中外的《道德经》五千言,是由他承传推广于世的。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政治、军事、史学等学术界影响极为深远,意义非常,尹喜的功德是无量的。

大型辞书、等书中可以看出,老子西行主要活动在渭河中上游一带,除了伯阳柏林观、讲经台等地之外,他们还去过秦州区的老君台、玉泉观、崆峒山、敦煌等地。

尹道寺与老子讲经台相距约数里路,殿宇中祀尹喜圣像。尹道寺建筑规模不大,殿前悬挂古联一副,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颂《道德》”,对尹喜给予了历史的精辟颂扬和评定。著作有《文始经》,亦名《关尹子》传世。

古小龙按照古木道长定下的规矩,凡每次进山,都必须步行经过楼观台,瞻仰祖师那千古流芳,在此写下了洒洒洋洋五千字《道德经》的地方,并沿着祖师足迹遍游这道家古迹,从中感受感知来自远古发生的种种事迹。

楼观台是世界公认的道家祖庭,号称"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西安市周至县东南十五公里的终南山北麓,风景幽美,依山带水,茂林修竹,绿荫蔽天,古籍赞美它:“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