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再战日本(终)(2 / 2)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caler 4171 字 2019-10-13

第一次诸侯会议的议程很多,管领与普通诸侯的官位确认、国司郡司的职权范围的认定等等,林林总总有十几个议题,不过最重要的议案有两个,第一是关于各藩武备的处理,第二个就是与华夏停战条约签署及赔款的筹措。

各藩武备处置当然是很重要的议案。别看现在rì本虽然重新太平了,但是管领所在的强藩对本道范围内的小藩的压迫感却因为幕府的虚化更加明显了,因此各藩都不愿意放弃保卫自己的武力,只是维持军备是要花大价钱的,在各藩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取得平衡呢?大藩、小藩、将军、朝廷都有自己的考量。

经过几天的争论,大洲藩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数诸侯的赞赏。根据大洲藩的方案,天皇朝廷将不设常备军,以各道管领统辖本藩及道内各藩诸侯的兵马维持治安,当管领无法镇压本道一揆和叛乱时,由将军统率直属武力及相邻各道武力协助平定,至于出现外敌入侵时,则由各道管领统率本道兵马加入将军的麾下作战。

这个方案中,天皇朝廷不设常备军,自然也就没有了军费的额外支出,有利于减轻朝廷的经济压力,而且管领与将军相互制衡有利于保证朝廷的地位,自是受到朝廷的认可;而将军虽然得自己花钱养兵,但大军在却可以保证将军家的武者第一人的位置不被动摇,自然也得到幕府的首肯;几道管领家也觉得可以进一步突出自己地位强化自己在朝廷中的发言权,因此并不做反对;小藩虽然有心反对,但朝廷、幕府和强藩都答应了,他们也无力翻盘。

因此最终大洲藩的方案获得了通过,根据这个方案每万石知行可以保留相当于夏军一哨(百人)的兵马,而每十万石可以保留相当于夏军一团(七百五十人)的兵马。不过很明显,真正只有万石的小诸侯最多也就保留一队三十余人作为护卫,而十万石以上的大名也最多养一团兵马,即便是知行最大的将军家,能维持旧有的常备也已经很难得了??????

各藩武备问题解决后,更为棘的对夏和约便放在了天皇朝廷、幕府及全体诸侯的面前——根据华夏的要求,rì本要彻底割让佐渡、壹崎、隐岐及伊豆列岛;恢复并将通商口岸扩大到全rì本;华夏商人可以随意进出rì本并拥有开采rì本各处矿山的权力——这些或许还可以接受,但华夏要求rì本再度赔偿一千万贯赔款的要求就很难满足了。

但再难满足的要求也得满足,面对尚有万余jīng兵在大阪、洲本城驻防的夏军,诸侯们只能以幕府的遭遇为鉴,最终批准朝廷全部接受华夏的条件。

武成十三年十二月七rì,夏、rì正式签订《夏rì新约》(《rì夏宝永条约》),rì本无条件割让华夏索要全部外海岛屿、全面开放rì本市场、允许华夏商人在rì探矿开矿、增加商用地、授予华夏商人以治外法权,并分二十五年支付华夏共计二千二百万贯的赔款本息。

除了授权朝廷签订《rì夏新约》外,诸侯会议还一气批准了《rì朝新约》、《rì琉新约》、《rì安条约》、《rì越条约》,在对各国开放市场的同时,赔偿朝鲜军费三十七万贯、琉球军费十七万贯、安南军费十九万贯、越南军费二十万贯。

十二月二十rì,不愿意在《rì夏新约》上签字的东山天皇逊位,中御门天皇践祚。

十二月二十一rì,中御门天皇向朝贺的华夏使节表示,自己愿意向华夏皇帝称侄。

还未等华夏朝廷作出回应,德川纲条以家继后见、傅役的身份向华夏使节宣布要把江户城堡连同江户周边城町、港町一起寄进(弱者向强者贡献)给武成皇帝,以表明德川家对挑起之前夏rì冲突的真切忏悔。

一前一后的两个消息极大的震动了整个rì本,rì本全国再度感受到了白江口之战(注:中rì之间第一次交,是役唐军大胜)失利后的困苦。由是rì本国内彻底清除了对华夏重商轻儒国策的轻蔑,派遣“新遣唐使”至华夏学习的声浪传遍了整个rì本,“夏学”也取代了“朱子学”、“阳明学”、“兰学”成为了rì本第一显学??????

jīng彩推荐: